我市召开全市区县扶贫办主任会议明确2015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
2月3日,我市召开全市区县扶贫办主任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了2014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任务。
会上,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戈新同志代表市扶贫办党组作了《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在新常态下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15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落实中办25号、市委9号文件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政才书记渝东南讲话精神为主线,以精准扶贫要求为统揽,牢牢抓住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契机,始终立足于渝东南、渝东北两大扶贫攻坚主战场,精确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两大扶贫开发对象,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整村整片扶贫、高山生态搬迁扶贫、社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年完成整村扶贫140个、推进244个村整村扶贫,新启动300个村整村扶贫,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5万人,扶贫培训10万人次,减少贫困人口30万人;武陵山、秦巴山两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会议强调,2015年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着眼于精准发力,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
一是 深化运用建档立卡工作成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贫对象基本数据资料,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监测和精确管理;进一步健全市、区县、乡镇和村贫困对象信息管理系统,主动与国务院扶贫办、市级有关部门网络系统进行对接,做到资源共享,工作无缝衔接;进一步强化扶贫对象基础数据监测、分析和运用,在此基础上,研究扶贫对象进入退出机制,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权威、管用。
二是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十项工程。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部署,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分期分批推进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各区县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重点抓好3-5个工程,确保十项工程在我市有重点、有特点、有成效、有品牌。市上还将重点选择100个深度贫困村进行深入剖析,根据致贫原因,因村因户施策,研究完善整村扶贫以及补贴到户、股份到户、金融到户、产业到户、搬迁到户、培训到户、合作到户、营销到户、社保到户、帮扶到户等到人到户精准扶贫措施。选择3个符合条件的区县开展光伏扶贫项目试点。
二、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
一是 研究完善产业扶贫规划。重点围绕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突出绿色、环保、生态的要求,全面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十三五”扶贫规划,全面完善产业扶贫规划。
二是 创新产业扶贫方式。研究制定新一轮产业扶贫的机制和办法,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造血、活血发展产业的问题;完善细化产业扶贫工作流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库,建立项目、资金的审查、监督、备案等制度,确保产业扶贫资金用在确定的产业上、确定的环节上。
三是 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以土地入股、扶贫资金入股、财产入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
四是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鼓励贫困地区运用生态、山水、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充分运用以村游网为龙头的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强化营销宣传,将电商扶贫打造成为我市扶贫开发的又一张新名片。将选择14个贫困村开展国家旅游扶贫试点,举办第三届乡村旅游扶贫开村仪式,着力打造一批高山生态纳凉避暑休闲示范点、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继续抓好177个贫困村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建立乡村旅游服务协会,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并尽可能地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参与到服务经营中来。
三、着眼于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一是 要明确工作目标。完成各类培训10万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培训不少于50%;实现2000人转移就业、2000人成功创业、资助21000名中职、高职学生,资助贫困大学生1200人。
二是 要制定培训规划。结合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的特点,针对贫困群众和市场两个需求,组织力量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2015-2020年五年扶贫培训规划》,研究和完善全市扶贫培训各项资助政策和培训标准,制定全市扶贫培训工作指南,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指导的作用。
三是 要创新培训方式。着力将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和雨露技工培训与精准扶贫十项工程进行有效衔接,要特别突出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创业培训这两项重点,积极探索跨区域、出省市开展联合培训的新方式,力争把扶贫培训打造成为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优质“品牌”。
四、着眼于促进区域发展,加快推进整村整片扶贫
一是 深入实施武陵山、秦巴山两大片区扶贫开发。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主动对接国家和市“十三五”规划,将“两个片区”规划的项目尽可能纳入到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十三五”规划;对已经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互促共进,最大程度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二是 启动实施新一轮小片区扶贫开发。认真总结已经完成的小片区开发工作经验,并将有效做法运用到下步工作中;对正在实施的小片区,各区县要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查漏补缺,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工作按规划完成。今年,市里将重点鼓励和支持工作抓得好的区县,通过竞争入围、差异化补助等方式,再启动一批小片区开发,力争规划一片、开发一片、见效一片、成功一片。
三是 全面推进整村扶贫。要完成140个村的整村扶贫检查验收,扎实抓好2013年度启动的244个村的整村扶贫项目,新启动整村扶贫300个。各区县要建立工作台帐,明确工作时序进度,注重与相关行业部门工作的统筹结合,强化工作督促指导。市里将重点抓好新一轮整村扶贫工作的规划编制,修改完善检查验收的办法和意见,集中力量结合相关专项扶贫工作抓一批示范点,总结一批先进经验,第三季度专门召开一次整村扶贫和小片区开发经验交流现场会。
五、着眼于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条件,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一是 充分运用建档立卡工作成果,针对我办承担的5万贫困群众的搬迁任务,将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区县、乡镇和贫困村,建立搬迁贫困群众的工作档案和时间推进表,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 在全面落实市级对搬迁群众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对特殊困难群众搬迁的差异化补助配套政策,今年市里将打捆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对贫困群众的差异化补助。各区县要学习和借鉴黔江、丰都、忠县等区县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对特殊贫困搬迁群众的扶持力度。
三是 要结合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等专项工作,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示范片、示范村和示范点,着力抓好一批集中安置点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是 要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与发改、农委等部门的统筹衔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任务、统一标准、统一检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六、着眼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和渠道
一是 研究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意见》的政策性文件,从市级层面进一步形成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体制和机制。
二是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工的调整,适时对市级扶贫集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集团帮扶的好机制、好办法。
三是 搭建以爱心网站为重点的社会扶贫信息平台,通过爱心网站将需要帮助的建卡贫困群众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无缝对接,让需要得到帮助的贫困群众真正得到更多的帮扶,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扶贫开发之中。
四是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东西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和圈翼帮扶等工作,重点是做好与山东省的扶贫协作,今年将改革渝鲁扶贫协作政府援助资金的使用方式,将资金主要用于专项扶贫和民生工程项目,真正把政府援助资金用到贫困群众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上来,使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充分运用渝洽会这个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更多的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到贫困地区。
五是 要进一步发挥市老促会、市扶贫开发协会、市扶贫基金会、市乡村扶贫服务协会等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突出各自优势和特点,围绕扶贫攻坚新任务,搭建平台、实施项目、开展活动。
六是 要以“10·17扶贫日”为载体,多形式、全方位的开展社会扶贫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召开一次全市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会,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世行五期扶贫项目建设,确保第三季度全面完成所有项目建设任务,开展自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做好迎接国家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总结开展世行五期扶贫项目先进做法,推广世行项目的管理经验。
七、着眼于贫困地区长远发展,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信息化和社会事业建设
一是 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围绕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9号文件精神,主动协调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部门,认真落实各部门今年推进行业扶贫的规划、措施和意见。扎实推进一批涉及村级道路、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等重点工程,强化工作统筹,做好工作服务,切实落实各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
二是 深入推进扶贫信息化建设。要以“始终保持全国领先”为工作目标,集中力量抓好扶贫开发政务网站建设,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建设,扶贫爱心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加强区县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将选择3-5个区县利用建档立卡工作成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展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信息化扶贫试点。并结合试点,研究支持贫困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建立农产品网络系统,开展电商销售,完善线下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一批电商村,推动城市资本下乡,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购买销售并重的电子商务扶贫新格局。
八、着眼于消除扶贫开发的瓶颈障碍,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一是 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以促进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与财政进行会商,联合制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意见,围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监管三大环节,重点在扶贫资金的多元筹集、切块备案、竞争分配、利益链接、动态管理、公示公告、一事一议、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活用好,用出最大效益。
二是 创新金融扶贫机制。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向贫困区县增加信贷投放,向贫困乡镇、村社和乡村旅游扶贫点延伸金融机构网点。积极推广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经验做法,选择3-5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区县,结合乡村旅游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等,运用市场手段加大贷款贴息,探索开展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试点,实现小额到户贷款新突破。
三是 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十项监管制度,坚持财政、审计、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区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力度,实施扶贫资金追踪问责,全面规范扶贫资金配置和使用管理;建立监督前置机制,凡是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安排必须事先征求监管和纪检工作部门的意见;深入推进第三方监督,发挥义务监督员作用,全面实现面上监督、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坚决纠正、及时查处资金项目中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会议还就我市扶贫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通报了2014年度区县扶贫办目标管理考核情况、全国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建档立卡工作先进单位。
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