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600年摩崖造像将重现风采

14.11.2021  12:52

修复技师刘健在对造像残缺部位进行补型(2020年11月3日摄)。新华社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新华网消息,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江岸边的弹子石摩崖造像开凿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存的两组摩崖造像造型精美,是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一处石窟造像。

长久以来,受潮湿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造像不同程度地出现空鼓、开裂、金箔脱落等问题。2016年,该处文物被国家文物局纳入首批“川渝石窟示范项目”,并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修缮团队负责实施修缮。

经过团队长期工作,弹子石摩崖造像修缮工程第一期于2021年10月竣工,并通过初步验收。摩崖造像积尘、微生物病害、裂隙、空鼓、残缺及岩体内部盐害等问题得以基本消除。下一步,修缮团队将实施第二阶段修缮工程,开展造像彩绘、金箔层病害治理,佛龛、题刻修复,以及大佛阁修复等工作。

作为川渝石窟保护项目的示范工程,弹子石摩崖造像修缮工程不仅对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川渝地区石质文物修缮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修复技师刘健在对造像缺失部位进行修复、补型(2020年10月24日摄)。新华社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技术员黄和然在分析检查造像矿物质成分。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负责人张俊杰(右)和黄和然在为造像表面除尘并检查修复效果。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负责人张俊杰在查看造像的大漆层(金箔)龟裂病害。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修缮团队在弹子石摩崖造像前讨论修缮方案。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修复技师姚斌在修复造像裂隙(2020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技术员王玉超(右)、寻执政在对修复材料进行稳定性评估。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负责人张俊杰(右)和黄和然在为造像表面除尘并检查修复效果。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修复技师邵永太在对造像进行加固回贴(2020年8月7日摄)。新华社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负责人张俊杰在为造像表面除尘。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修复技师在回贴造像剥落块体(2020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技术员寻执政(左)、邵明贵在对造像进行表面弹性波检测。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负责人张俊杰在查看造像的大漆层(金箔)龟裂病害。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技术员王玉超在整理、分析检测数据。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负责人张俊杰在拍摄造像显微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1月12日,修缮工程现场技术员邵明贵在对造像进行表面弹性波检测。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原标题:与历史对话 把文物唤醒——600年摩崖造像风采重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