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老重庆乡愁 主城嘉陵江开了65年的过河船打算转型水上旅游

08.12.2015  08:41

  在双旋子渡口等待过河船的,只有两个人。本报记者 李斌 吴国富 摄

  昨日,大竹林轮渡码头,肖远福开起过河船。

  这是嘉陵江主城段最后的客渡船。

  昨天下午,肖远福驾着过河船,从沙坪坝区双旋子到对岸渝北大竹林,船上只载了两名客人。他有些发愁,每天只有不到20人来坐船,经营多年一直亏损,但两岸居民又离不开它……这是嘉陵江主城段仅存的过河船,有人建议,这船应该像长江索道一样,转型到旅游上来。

  穿过双碑嘉陵厂附近的家属区,走过一条杂草丛生的泥土小路,来到有些荒凉的嘉陵江边,如果不是这里竖着一块“双旋子渡口”的牌子,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码头。

  开了65年 票价从1分涨到2元

  不一会儿,一艘小型渡船缓慢驶来,两名旅客登船后,船便驶向了江对岸。开船人肖远福告诉记者:“你莫看现在一天跑几趟装不到几个人,但在30多年前,这里的过河船最高日运载量达到过上万人。

  今年60岁的肖远福,是在嘉陵江双碑至大竹林江段上驾船33年的老船工。每天早上7点20分开第一班船,晚上6点收班,肖远福从未懈怠,还曾因为在嘉陵江上拯救过不少人性命,而被评为2014年“感动重庆11月月度人物”。

  10分钟后,渡船到达了对岸大竹林渡口。记者来到过河船老板、重庆友邦船务公司董事长赵帮的办公室。他说,这个过河船已有65年历史了。从1950年开始,当时是木船,靠人力划,到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改为单机船,发展到现在的30客位标准客渡船。赵帮说,当时过河船的票价为1分、2分、5分;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为1角、2角;到80年代为5角、1元;目前从双旋子到大竹林过河船票价为2元。

  江面冷清 再不见往日的辉煌

  52岁的赵帮说,30多年前,在大竹林江边有二砖瓦厂等企业,员工数千人,还有数万居民居住的大竹林老街等,在双旋子南岸附近也有众多大中型企业。那时大竹林区域几乎没有正规公路,附近及沙坪坝也没有大桥,居民要到合川、北碚、双碑、沙坪坝、解放碑等地,都要从大竹林坐过河船,而双碑附近很多人也要到对岸去上班。

  赵帮回忆说,当时过河船是160客位,每天数十次往返于大竹林到河对岸的南溪口码头、双旋子渡口三角形之间,最高峰时日均载客量高达上万人次。“曾经的辉煌是由于交通不发达及两岸有大量企业云集造成的。”他说,如今只剩下要到对岸上班的、到嘉陵医院看病的居民来乘坐过河船了。

  赵帮说,如今他主要开的过河船是大竹林到双旋子、南溪口往返,每年的油料、劳务等要花9万多元,加上政府相关部门补贴的3万多元,依然亏损,现在主要靠自己船厂的收益来弥补。

  嘉陵江双碑附近河段上,每天除了两三艘沙船外,几乎没有其他船只过往,“望着这么冷清的一江水,真是可惜了!”赵帮说。

  转型旅游 唤起这特别的乡愁

  某策划机构的赵蓓说,除了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嘉陵江大桥外,重庆在1980年以前到南岸、朝天门、江北等,都必须乘坐过河船,它是重庆人的一种特别的乡愁,建议轮渡转型到旅游上来。

  赵蓓提到,从嘉陵江北岸的大竹林沿江而下,到南岸磁器口码头只有5公里多水路,这里不仅有重庆人气最旺的旅游古镇,还有游客接待中心的趸船。只需将大竹林王家院子等多个旅游景点开发出来,从陆路将照母山连接起来,让耍完磁器口的游客乘坐嘉陵江游船,到大竹林王家院子、照母山等地游览。同时,还可将游船延伸至北碚、合川草街电站。

  友邦船务公司董事长赵帮说,除了夏季洪水期外,春、秋、冬季的嘉陵江水位都比较平和、清澈,几乎没有什么客货船来往,安全性比较高,过河船正打算转型水上旅游。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