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市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23.12.2014 21:01
本文来源: 建设厅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任务重大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把改革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城乡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坚定方向、增强定力、实事求是、统筹兼顾,以开放的思路、创新的思维、改革的举措,集中破除束缚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阻碍与羁绊。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两大工作创新,推动两大领域改革,着力提效益、强保障、调结构、增活力。
一是创新五大功能区分类指导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优化整合城乡建设系统资源要素,科学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政策、资金及考评手段,引导带动各功能区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城镇建设与自身功能定位及资源禀赋协调统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着力优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在都市功能拓展区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在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加强内外交通衔接,加快打造新型城镇化主战场;在生态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大力发展绿色重点小城镇,扶持特色生态产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向村镇延伸。通过各区县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促进全市资源配置最优化与整体功能最大化。
二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与工程质量保险,研究发行市政债券。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沉淀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发挥市级城建资金杠杆作用,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三是改革城乡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行业发展向注重科技进步、人才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通过有扶有控的政策引导和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促进绿色施工、建筑产业化等关键技术创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绿色、低碳、环保的建筑产业化基地。强化新技术集成应用与创新成果转化,实现行业发展转型升级。
四是改革建设领域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市场活力。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消除地区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主高效流转与配置。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行业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2014年将重点做好8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一是打造城市群主体形态。根据全市城镇化总体布局,继续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梯次衔接的城市群格局,着力增强区县城与小城镇人口产业承接能力,强化功能互补与协同发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道路体系,提升区域交通网络化水平,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着力提升各大型聚居区、产业园区、商务聚集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快促进产城融合。三是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启动新型城镇化中心镇改革试点,促进人口、产业、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有机结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彰显城镇个性、融入“乡愁”元素。四是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进一步加强建筑业农民工服务管理,扩大就业容量、培训业务技能、维护合法权益,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的能力。
二、做优做强建设行业
充分发挥建设行业经济支撑作用,优化政府引导,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一是完成房地产业投资2900亿元。深入研究、宣传《重庆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二是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00亿元,力争突破5000亿元大关。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市场,深化建筑诚信体系,理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体制,规范监理行为,推行从业人员平安卡实名制管理,提升建筑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实现勘察设计业营业收入320亿元。继续强化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注册师管理,优化行业结构,全市拥有甲级资质勘察设计企业比例提高到29%。
三、切实办好民生实事
以加快实施22项民生实事为重点,切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一是改造农村危房8万户,其中D级危房3万户。加强农房图集推广应用,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二是完成主城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118万平方米,远郊区县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16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5000套、竣工5000套。三是基本建成公租房10.7万套,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居住出行质量。四是新建主城人行天桥和地通道68座,提前3年完成100座目标任务。充分结合群众意见与布点规划优化工程选址,提高建设水平,增强便捷性和舒适性。
四、努力促进生态文明
切实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一是全面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组织编制全市建筑绿色化发展规划,完善技术体系,全市新建城镇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主城区全面推行新建公共建筑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增绿色建筑70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探索节能量交易等工作机制,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0万平方米。全年力争新增节能7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72万吨的能力。三是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启动重点项目试点,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开展部品认定,推广成品住宅。四是培训鉴定建筑工人12万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五是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研究配套政策,建设智慧小区。
五、加快建设基础设施
结合五大功能区建设布局需求,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工业化支撑保障作用,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市完成城市道路建设投资320亿元,新增城市道路400公里。建成双碑大桥、双碑隧道等“3桥3隧”,继续推进寸滩大桥、歇马隧道等“3桥2隧”,力争新开工礼嘉大桥、土主隧道等“2桥2隧”。重点加快主城向西通道建设,推动成渝经济区开发。二是完成轨道交通建设投资160亿元,建成通车30公里线路,确保累计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新开工十号线34公里。加快推进续建线路二、三、四、五、六号线及环线148公里。三是推进城市发展新区新型轨道交通网络的线网布局、规模、功能定位及线路走向等前期研究。
六、大力推动重点项目
着力强化重点项目引领带动功能,拉动投资增长、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一是充分发挥市级重点工程引导带动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力度,围绕“十大基础设施”、“十大产业”等重中之重加强服务,落实重大项目目标责任。二是继续推进主城十大商务聚居区建设,完成投资360亿元,新开工605万平方米,完成建设量400万平方米,完成征地拆迁6.33平方公里。三是着力推进十大城市功能开发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5亿元,新开工210万平方米,完成建设量160万平方米。
七、扎实开展村镇建设
深刻认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问题,着力破除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城乡设施联网、城乡发展同步。二是结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建设100个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护传统古村落。三是积极申报建设全国重点镇,加快打造110个市级中心镇,落实一般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专项补助资金1.5亿元,建立绿色重点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使小城镇融入自然、传承文化、彰显特色。
八、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继续秉持“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改进作风,坚决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规定。大力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开展本系统宣传文化建设,打造“快、实、细、新、俭、严”的城乡建设队伍,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本文来源: 建设厅
23.12.2014 21:01
重庆市规划委员会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召开会议
原标题:市规划委员会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重庆新闻网
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潘岳发表新春贺词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电 在中国农历虎年春节即将重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