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重庆市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05.03.2015  16:10

渝农办发〔2015〕14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业水利)委(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根据农业部植物保护办公室印发的《2015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委研究制定了《2015年重庆市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力防控病虫危害,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3月4日






2015年重庆市植物保护工作要点


根据历年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程度为4级,发生面积9500万亩(次)左右,其中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在局部地区有可能暴发流行,稻水象甲、红火蚁等重大外来疫情存在扩散蔓延的威胁,防控任务十分繁重。

一、工作思路

2015年全市植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中央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引领,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以控制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检疫性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危害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转变防控方式,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努力提升科学用药水平,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全力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15年全市植保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主要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蔬菜、果树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2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蔬菜、水果、茶叶、水稻、玉米等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力争超过2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确保新发疫情不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暴发成灾,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一般疫情应施检疫率和防控处置率达到80%以上,力争重点疫情发生区的植物调出施检率、良种繁育基地产地检疫率和重大疫情处置率达到100%。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以完善监测体系、改进测报手段为重点,着力提高病虫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结合实施植物保护工程等项目,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提升监测装备水平。结合落实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大力推广应用灯诱、性诱等病虫害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备及马铃薯晚疫病实时监控系统。二是搞好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充分利用全市50个粮、菜、果重点区域测报站以及发挥基层农技体系配备的病虫监测设备,加强对28种病虫鼠害的系统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三是及时发布病虫预警信息。创新发布方式,加强与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合作,定栏目、定时段发布病虫预报预警信息,积极推行病虫电视预报,提高信息到位率。

(二)大力推进科学防治。在关键农时季节和病虫重发时期,组织开展病虫防控行动,广泛动员,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切实抓好病虫防控各项措施落实。一是突出重大病虫害。水稻重点抓好“两虫一病”(即“两迁”害虫和稻瘟病)防控,玉米重点抓好玉米螟防控,小麦重点抓好条锈病、穗期蚜虫及赤霉病防控,马铃薯重点抓好晚疫病防控,鼠害重点抓好三峡库区周边区域的防控。二是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小麦条锈病防控要在早春“打点保面”控制大面积流行,稻飞虱要“压前控后”,稻纵卷叶螟要保护功能叶片,稻瘟病要在破口抽穗期、马铃薯晚疫病根据预警系统预警进行预防,玉米螟要在低龄幼虫盛期统一施药防治。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强化属地管理,加强指导服务。组织专家指导各地因时因地开展病虫防控。建立重大病虫联防联控和督促检查机制,组织开展巡回督导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深入推进统防统治。以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努力提升统防统治服务能力和防治效果。一是提升植保装备水平。结合农机购置补贴、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等项目实施,同时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有规模、有装备的大、中型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二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全市建立13个融合推进示范区(部级4个,市级9个),熟化、优化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动态管理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十强服务组织”,重点扶持“十强服务组织”,示范带动各地建立不同层级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示范组织,规范管理,科学用药,引领统防统治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四)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在加大政府扶持同时,引导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加快绿色防控推进步伐。一是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重点在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和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帮助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培创知名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率先在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已集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进一步验证完善。同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组织防治新技术试验,再集成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满足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需要。三是培育绿色防控技术骨干。以基层植保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一批技术骨干,全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农残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此外,在璧山区开展设施番茄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五)提升科学用药水平。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重点做到“药、械、人”的协调统一,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一是明确技术路径和重点任务。按照“控、替、精、统”的技术路径,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精准施药,实施统防统治,逐步降低单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量。二是开展高效农药及药械试验示范。在不同的生态区和作物上,开展新农药、新药械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一批高效低毒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研究适合高效机械施药作业的高产栽培模式,推进药械和农艺相互衔接。组织开展农药利用率监测技术研究,科学评价主要作物、常用药械的农药利用效果。三是加强科学用药技术培训。结合农业部“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行动“,继续大力开展科学用药、药械使用与维修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此外,在永川、垫江建立2个监测点,启动实施农药使用情况监测调查,重点监测调查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上农药使用种类、使用量等指标,探索建立农药使用情况发布制度。

(六)全力阻控重大疫情。重点在“”字上下功夫。一是搞好联合监测。在种苗繁育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交通要道沿线及口岸、港口周边等高风险区,加密布点,加大疫情监测调查力度,系统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二是组织联合防控。充分发挥重大植物疫情联合监测与防控协作组的作用,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协作内容,建立疫情信息共享、防控技术协作、检疫监管联动的联合防控机制,突出抓好稻水象甲、柑橘溃疡病等重大植物疫情联防联控,有效遏制其传播蔓延。三是强化联合监管。组织开展以柑橘果树苗木为重点的全国植物检疫联合执法专项检查活动,集中整治应施检疫物未经检疫调运、经营,以及检疫证明编号标注不实、不统一等突出问题,防止染疫种苗流入生产环节。四是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健全植物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技术联合研究,提高植物疫情科学防控水平。跟踪收集国外植物疫情发生、防控信息,加强高风险区引进种苗隔离试种、风险分析,降低疫情传入风险。

(七)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一是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对病虫害监测预警、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植物疫情处置、田间监测网点、应急防治设施等关键环节支持力度,提高现代植保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