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33年青春献给了羊八井地热发电
曾毅介绍输送地热的管道。重庆晨报记者 王鑫 摄
“我有一个地热梦,我在羊八井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远方的家是我艰辛逐梦的原动力。”
人物简介>
曾毅,男,53岁,重庆南岸区人,热能动力高级工程师。1982年大学毕业后前往西藏地热开发公司工作。先后在羊八井地热电站、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东嘎发电厂担任副厂长,并负责那曲地热电站、阿里朗久地热电厂、聂荣水电厂的承建或改造的技术工作。
重庆晨报记者 王鑫 报道
截至2014年12月,羊八井地热电站累计发电30.6亿千瓦时,折合标煤约9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为260万吨……每次看到类似的统计数据,曾毅都会很自豪。从1982年大学毕业至今,曾毅把自己的33年青春都奉献给了西藏,奉献给了羊八井地热电站。
大学毕业志愿服务西部
提到西藏的地热资源,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羊八井。在这个距离拉萨90公里、海拔4300米的地方,坐落着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自上世纪70年代初,就有很多年轻人投身到西藏的电力事业中,曾毅就是其中一个。
1982年,曾毅从重庆大学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毕业。那一年,他刚满20岁,是班上年龄最小的毕业生。
那时,大学生数量少,需求量大。以曾毅的成绩,他本可以选择一个待遇好、相对舒适的工作,但让家人和同学都没想到的是,他向学校提交了自愿去西藏工作的书面请求。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又是新能源。实习的时候我们在水电站、火电站都呆过,我觉得地热对我更适合一些,也更具有挑战性。”曾毅从小就对地理感兴趣,向往西藏这片土地。
条件艰苦也没能让曾毅打退堂鼓。自幼跟着父亲在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生活的他早已习惯了风吹日晒。到了西藏,曾毅反倒觉得“条件比想象中的好多了”。
刻苦钻研地热发电技术
那时的西藏,主要依靠水电厂发电。一到枯水期,停电就是家常便饭。羊八井地热电站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这里发的电一度占到拉萨整个发电量的30%。”曾毅指着电站回忆说,他来到羊八井时,正逢发电站安装3000千瓦发电机组,他每天跟在专家、老技术工人后面学习调制、安装发电机组,并维护发电机组正常运行,这让他在技能方面得到极大提高。在此期间,曾毅还被派往意大利和冰岛学习地热发电技术。
后来,曾毅发现输气管道存在设计缺陷,无法解决其腐蚀和回灌等方面的问题。曾毅结合学回来的先进技术,对发电设备进行多项调整,从而延长发电设备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此外,他还撰写了《羊八井地热田资源现状及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数十篇学术论著,为科学决策提供详尽资料。
如今,西藏电力事业发展迅猛,羊八井地热电站的供电量已不到拉萨用电量的十分之一,但曾毅并没有停下钻研的脚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整体规划开发利用深层资源,来装更高容量的机组。”曾毅说。
曾多次放弃离藏机会
7月的羊八井,刮着大风,而到了冬天,这里的环境更加恶劣。“这里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监狱,出也出不去跑也跑不掉。”曾毅这样形容上世纪80年代的羊八井。
很长一段时间,曾毅一直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食堂的伙食也只有压缩罐头、大白菜、土豆和萝卜,要想吃上肉,只有等到逢年过节。至于娱乐项目,那就更奢侈了。
曾毅本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西藏,返回重庆,工作也不愁,但曾毅都放弃了。“每次都说过两年就回来,这都快退休了,还没回来。”曾毅的妻子赵燕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多吉说:“曾毅为西藏的地热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为人也很好,我很欣赏他,我们也是非常好的朋友。”
对话>
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重庆晨报:当年大学生不多,你为何会选择去条件艰苦的羊八井?
曾毅:我生长在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我学的是热能,当时羊八井地热电厂已经成功发电,来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
重庆晨报:你有很多机会回到内地,为什么都放弃了?
曾毅:这里还是缺人才,没有几个大学生。还有就是呆久了,对这里有了感情,也舍不得一起奋斗的工友们。
纵深>
田甜摘得人气榜首榜桂冠
首批30名中奖粉丝诞生
“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报道已近4个月,谁是你心中的人气“逐梦他乡重庆人”?11日24时,伊利杯“‘逐梦他乡重庆人’人气榜”首榜投票评选结束。该环节投票数达到319030票,女制片人田甜以110433票力压大明星孟非、李云迪摘得首榜桂冠。
田甜从小爱弹钢琴,梦想当一名歌唱家,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影视公司做推销员,成为一名“北漂族”。凭借重庆人勤劳坚韧的个性,田甜一步步晋升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管和电影制片人,推广发行了《泰囧》、《中国合伙人》、《致青春》等脍炙人口的电影。此外,援藏干部刘厚成、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首任总领事冯海洋分别以95940票、31457票,位居人气榜首榜第二名和第三名。
截至11日24时,人气榜首榜的投票评选结束,首批30名中奖粉丝名单已经产生。投票仍在继续,快来参加吧。 据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