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高考:进入大学后他花3个月工资买了50本书

03.05.2017  12:23

【核心提示】

从1977年恢复高考,转眼40年过去,它悄然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也随着岁月变迁,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即日起,上游新闻推出“高考40年,我的故事”系列融媒体报道,我们寻找到这40年高考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回忆自己那一场难忘的考试。

不同年代参加高考的人,也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记忆。在2017年高考大幕拉开之际,且听听他们述说当年的高考故事,与后来者重温历史,感受岁月。

只要你是在1977—2017年期间参加高考,无论上榜与否,欢迎拨打上游新闻-重庆晨报966966热线分享你的故事或感言,同时,也可以到上游新闻参与留言。

从1979年开始,全国高考时间定为7月7日至9日,之后虽有过短暂调整,但又调整回来,一直坚持到2002年。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考生向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体过渡。当年,468万人参加高考,最终录取28万人。

口述人:黄硕,62岁,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现任四川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重师校友会成都分会副会长

1979年,中国已经恢复高考两年,各大学招收了两届大学生,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仍然在拼命地挤高考这座独木桥。这一年,我已经是具有7年工龄的“老炊事员”,在此之前,我还当了9个月的知青。

参加高考对于我而言,其实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知识底子薄,小学我只读到了4年级,初中倒是读了2年,但每天只上半天课,学的内容也是乱七八糟,高中更是连大门都没踏进去过。

一开始,翻开厚厚的书本,面对从未见过的公式、题目、字母、图形、坐标……真觉得茫然。所幸那个时候大哥、二哥已相继通过了77年和78年的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周日的时候,他们会为我补习语文和数学。

对比我们当时,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那个时候,不可能请假专门在家里复习功课,早上5点要起床做饭,晚上看完书,有时候就将就在案板上睡一觉。单位的活动也一样没有落下。

我还记得,高考的前一天,我提着席子,专门找了个凉快的地方,铺下就睡了。第二天直接去参加考试。

我报考的是文科,当年的高考文科考六门: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英语,我的数学几乎是从零开始,所以我也没报太大希望,不过其他的科目都考得不错。

进入大学,大哥黄良作为优秀师兄给我们上了第一课——新生应该如何学习,我至今还记得当时他并没有说太多的大道理,而是讲了哲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上学没多久,我兴冲冲地买了50多本书,包括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雨果等名著,花费近1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3个月的工资。

读者声音:

@灯火阑珊:我有一个兄弟,高中网瘾极大。高考以后,又从高一读起走。

@138****3799:我上小学,为高考打基础。可惜没有那么刻苦,满地疯耍

@游山玩水138160909:等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最难熬!!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摄影 杨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