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 让那段烽火岁月燃烧下的光荣历史重新说话

06.12.2017  01:37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略中国,在那个物资极度贫乏的时代,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成功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取得最终的胜利。重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近代史上——汉阳兵工厂名声赫赫,支撑了半个世纪中国的军工武备。抗战爆发,国土不断沦陷,由于敌人的炮火不断轰击,1938年,工厂迁至重庆。为躲避轰炸,专家勘察地形后决定把生产车间建在鹅公岩一带的陡峭岩壁里,共开凿了106个岩洞,现今保存完好的还有50多个。

△这里曾是建设厂的车间

如今,该旧址和我市其他6处旧址一起,组成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川历史博物馆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它所能带给我们的,不止是回顾那段岁月的光辉,还有中国发展史上一段光荣的记忆。

△建设中的建川博物馆

据了解,预计2018年元旦建川对外开放。

这些防空洞有故事

79年前它们是兵工厂

说到汉阳兵工厂,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创办的军工制造企业,原名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建成,是晚清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1938年,日军大举进攻,步步进逼武汉。年初,汉厂一面加紧生产,一面派人到湘西辰溪勘定新厂址。同年5月,兵工署通知兵工、火药两厂全部西迁。

1938年11月,汉阳兵工厂更名为兵工署第一兵工厂。迁到湘西辰溪后,日机袭击辰溪,于是又奉命迁重庆。

1939年底,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搬来重庆鹅公岩(现谢家湾付家沟片区)后,利用这里的防空洞进行设备修复,一边生产一边继续挖洞,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工人们坚持在生产军工用品,支持抗战前线。1943年,所有防空洞正式挖完,一共挖了107个洞穴。

△防空洞入口 

△建川博物馆建在防空洞里

1946年,抗战胜利后,兵工署第一兵工厂与第二十一兵工厂合并。1949年12月,重庆军管会接管工厂;1951年,中央兵工总局直接管理;1957年4月,第一兵工厂第二厂正式命名为国营建设机床厂;上世纪90年代初,按照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国营建设机床厂更名为建设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厂);2009年,建设工业集团公司的所有山洞生产设备迁往了工厂新区。

苏立新曾在建设工业集团办公室、保密处等多个重要岗位工作,见证了建设工业集团30多年的风雨变迁,作为资格最老的几位员工之一,他说:“当年,兵工署第一兵工厂选择在鹅公岩,主要是为了躲避空袭。这里过去是一块绝壁,是主城长江江面最宽的位置,易于防守和武器的运输。

打造博物馆

这里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际上,从2013年5月,“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九龙坡区目前第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城市发展变化,“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片区房屋老旧破损,安全隐患严重。2016年,九龙坡区政府提出打造“谢家湾兵工抗战旅游景区”计划,包括文创园、兵工街、建川博物馆、茶文化公园和国防兵器公园等组成部分。

其中重庆建川博物馆由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主要利用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部分抗战生产洞进行展示,举办“民间祈福”、“码头文化”、“兵器发展史”、“汉阳兵工厂旧址”、“三线建设生活记忆”、“抗战文物”、“喜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等8个主题展馆。

△建川博物馆的藏品

△建川博物馆的藏品

二期建电影博物馆和文创园

博物馆文化成为新名片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公园位于谢家湾付家沟片区。该片区是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所属大集体企业重庆建锋摩托车配件总厂(建锋厂)生产厂房集中地之一,现存51个防空洞。而防空洞群正是解放前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所在地,其前身为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2013年,该片区作为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建川博物馆项目二期为中国建川电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2个功能区,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

目前,整个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的进入尾期建设工程,而这里的地势也让人惊叹,整个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站在生产洞外向上仰望,岩壁上虽压着繁华的城市,但即使站在崖边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它前世躲过了日本飞机的重重侦查,今生始终安然无恙,也许今后,这里书写的历史记忆,将成为重庆的一大特色。

△高处望去建设中的建川博物馆

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图片源自九龙坡区文化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