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脱贫:从“面子”激活村民内生动力

11.02.2019  16:24

春节期间,走进巫山县抱龙镇洛阳村,各式庭院错落有致,十分洁净,农户门前的花台打理得很好,各式花木、盆景,有人还种上几棵冬菜,好一幅新农村惬意生活画卷。

有趣的是,这里还有几面“荣誉墙”,表彰的是“洛阳好人”、“十佳好婆媳”、“致富带头人”等,“荣誉墙”上,入选者笑靥如花。

这是那个几年前以脏乱出名的贫困村吗?

洛阳还是原来的洛阳。但凡来过的人,都说变化有点大。”巫山县派驻工作队队长、洛阳村第一书记蹇述权笑道:“近几年,我们狠抓以勤俭、洁美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脱贫,让村民将更多心思放在如何垒实家底子上,取得了一些实效。

脱贫攻坚最为重要的,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从某种程度上讲,洛阳村的探索,是一场硬仗,它率先从“面子”方面突破,到后来,就不仅仅是“面子”的改变。

颠倒的“面子

洛阳村位于巫山县抱龙镇南部,东邻紫鹅村,西与湖北建始县接壤。最低海拔270米,最高海拔1050米,落差较大。洛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蹇述权介绍,该村有673户,计1680人。

2015年,蹇述权被组织派驻到这里,从事扶贫工作。那时全村673户村民中,就有83户贫困户。虽然穷,但村民们遇到红白喜事会摆“流水席”招待 宾客,应邀出席的亲朋好友随“份子钱”表示心意,这种风俗被称作“整酒”“吃酒”。一段时间,“整酒”花样层出不穷,耗费掉村民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使村民思想散漫,攀比风盛行。

初到洛阳村,蹇述权认为,扶贫工作首当其冲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初,驻村工作队为洛阳村三社向县农委争取了一条产业路。

让蹇述权意外的是:部分村民不支持修建产业路,更不愿意出让自己的土地。

看到村头、河道角落里的垃圾,蹇述权提出清扫,被人讥为“爱面子”。

不该要的面子却热衷,该爱护的环境却淡然。这两件事让蹇述权开始反思,村民不积极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自主脱贫致富的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物质、设施的落后,这些都可以改变;精神上的落后,也急需改变。

扶贫工作不能单纯理解为给钱给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帮扶对象,那么说不定就只是培养了一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汉。

蹇述权告诉记者,作为巫山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些心得。源于对所从事工作的熟悉,从此时起,他决定找一个新的扶贫切入口。

这个新思路就是: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从根上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面子和牌子

在很多人看来,“精神文明”未免空了一些,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咋个来体现呢?

第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概括起来七个字:村庄洁美环境好。

在县领导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采取措施,将生活垃圾统一运送,统一处理,要求老百姓定期搞大扫除,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

为了教育群众养成爱卫生的习惯,评比出“清洁户”150户,为清洁户每户奖励一包洗衣粉,一块肥皂。通过挂牌表彰,不断激发保持清洁的习惯和意识。

搞这些淡扯扯(不关紧要的事),有个么哩(什么)用嘛!”有人轻声非议,觉得“清洁”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纯粹是面子工程。

也有人轻声赞好的,村民向良成说,以前村里垃圾遍地,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清洁户”评比、垃圾统一运输等系列措施,解决了废品收购户乱堆 废品,村民乱倒垃圾等不良问题。

非议的人,刚开始也不太配合,房前屋后不打扫。评选小组严格评选,凡不合格者,一律不给挂牌。

村民都很淳朴,这个挂牌与否,被他们看得很重要,涉及到他们日常相处的一个面子问题。”蹇述权说,他没想到,此前靠说教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次靠“面子”撕开了突破口。

不仅仅是面子

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后续工作好开展多了。”蹇述权感叹,到后来,他才明白,只有真正为老百姓好,才能获得长足的支持。

村庄洁美环境好”的目标即将实现,蹇述权拟定了八好目标,其余“七好”分别是:“移风易俗 观念好”“家风家训 传承好”“基层创建 成效 好”“文化活动 开展好”“志愿服务 普及好”“村规民约 执行好”“乡风文明 建设好

活动更丰富了,除了定期开展“清洁户”评选活动,大力整治“无事酒”,还开展“洛阳好人”“十佳好婆媳”“致富带头人”评选。

创建“文化家园”“幸福家园”,成立宣讲、洁美、关爱、劝和志愿组,拟定洛阳村“持家三字经”,开展“十佳文明户”评选活动。

院坝会、走村入户,甚至日常相处,都成为宣讲政策的机会,村民们也借此逐渐融入。

改变也因此发生,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洛阳村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形象,在村舍之间安装太阳能路灯58盏,全方位清理了墙壁街道的“牛皮癣”, 驻村工作队为老百姓家家户户免费建设花台,种植花草,美化环境。

还免费为150户村民挂起红灯笼,请县书画家协会为老百姓书写张贴关于乡风文明、脱贫攻坚等内容的对联,潜移默化的营造脱贫氛围,及渲染了年 味氛围,又提高百姓对政策的知晓率。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屋前房后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门上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一幅幅宣传美好生活的对联张贴在门框上,处处呈现出节日的氛围。

环境改变的同时,人们的精、气、神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洛阳村村主任姚本均告诉记者,一系列乡风文明建设措施的推进,最终激活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使村民们对脱贫致富有了更准确地认识 。

看得见的改变

好的方面,要引导;不好的方面,要禁绝。

在“杜绝无事酒”方面,洛阳村也颇有心得,不仅制定了村规民约,还成立村规民约监督委员会,常态化宣传村规民约的好处,促使人人自觉,全 民监督。

村民老赵,领着低保金,还到邻村吃了个学酒(无事酒),事后主动认错。按照村规民约的约定,村里还是在“曝光台”曝光了他的行为。

为了引起足够的教训,村里还咨询了法律专业人士,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执行村规民约对于“无事酒”的惩罚,让老赵取消低保金(三个月后按照政策重新申请)。

随着新版村规民约的推行,“整酒”歪风逐渐收敛,既为村民节约了银子,又保住了面子。蹇述权算了一笔账,这几年,村里的酒席场次下降了2/3 ,户均年节约酒宴和人情开支近两万元。

整酒的时间少了,也让村民有更多精力思考如何脱贫。春节期间,大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更多地是谋划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发展,不掉队,氛围祥和。

近几年,在县里镇里支持下,脱贫攻坚在洛阳村带来的是看得见的改变:乡风好了,环境好了,村里制定的“中低山种植蜜柚、脆李,高山种植核桃,并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也初见成效,如今,大片的蜜柚、脆李开始挂果了!

有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村民的信心足了!

上游新闻记者 杨圣泉 张旭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