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发展必将提升重庆在区域发展布局中的能级
“在长江上游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客观上存在城市断裂带。这个薄弱、塌陷的区域,便是三峡库区。”
“如果宜昌到重庆没有‘万开云’作为支点的话,‘长江经济带’这条龙是舞不起来的!”
“1 1 1不是等于3,而应该大于3。当万州、开县、云阳融在一起的时候,它的效益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
3月31日,万州,希尔顿逸林酒店会议厅。由市生产力发展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区县经济圆桌会在此举行。一场关乎“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集体突围的“头脑碰撞”,在专家学者、部门和万开云各区县相关负责人的对话交流中展开。
融合
今年3月初,市政府印发了《“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万开云”板块互联互通、互融互补的一体化协同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型特色经济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地区经济规模达到2200亿元,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比重达到5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这是‘万开云’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万州、开县、云阳三地感慨异口同声。而在更多专家学者眼中,“万开云”板块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布局。“万开云”板块必然发展成为重庆在长江经济带的新支点。
重庆为何提出“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规划,其意义何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统筹办副主任张国智认为,“万开云”板块占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积的1/3、GDP的一半,人口将近500万,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体量最大、人口最为集中、城镇分布较为密集、发展程度和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三地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协同发展基础深厚。
“‘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重庆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张国智看来,“万开云”板块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新节点和成渝城市群新支撑,有利于增强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和成渝城市群战略核心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渝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万州,相比周边省的节点城市(如达州、宜昌),尚不具备绝对优势,需要联合周边才能形成支撑合力!”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研究员丁瑶看来,在长江上游和长江中游这两大城市群之间,客观上存在城市断裂带。这个薄弱、塌陷的区域,便是三峡库区。三峡库区,无论产业还是城镇发展,都比较薄弱,承接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能力比较弱,客观上形成区域板块的“中梗阻”,限制了长江经济带要素流动和功能辐射要素的推进。“所以在空间上非常有必要在三峡库区腹心这个地带,构建起相对隆起的高地,让它和宜昌一起来支撑整个长江三峡的持续发展。”
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张波深有同感。他认为,“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发展必将提升重庆在区域发展布局中的能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我认为一百个臭皮匠都顶不了诸葛亮。为什么?因为每个人所思考的层级、内容是不一样的,臭皮匠可能弥补诸葛亮所思考的不足之处,但是他们所能弥补的东西都不在诸葛亮这个层级上。”之所以以此比喻,张波说,过去“万开云”是各个兄弟自己在发展,各搞各的发展,所带来的一定不是整体板块的,其辐射力、影响力、集聚力是完全不同的。“要站在战略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出台‘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把这个区域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张波说。
突围
事实上,无论专家学者还是政府官员,他们纷纷表示,推进“万开云”一体化协同发展几乎无经验可借鉴。张国智说,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提出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后,首次编制实施的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规划。
“这是全市第一次就区域一体化发展作出的重大规划。”张波认为,这个第一次就是一个新的信号,是资源重新配置的信号,也是重庆市的经济版图在重新进行布局的信号。
客观而言,“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体化发展相比差别甚大。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在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长三角、珠三角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下自发性的一体化发展。在云阳县常务副县长刘晓云看来,三者是北上广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一体化发展;而“万开云”板块整体处于欠发达地区,还需要齐头并进发展。“我国在欠发达地区市级一体化发展还没有相关先例,‘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既无前车之鉴,就需要就地突围。与会人士就“万开云”一体化协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必须正视‘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在丁瑶看来,“万开云”板块相互间有比较久远的合作历史,区域发展的基础已具备。但应注意,从“万开云”板块目前来看,整体上三个区县发展阶段、水平很接近,同质化现象客观存在,特色互补尚不明显,这可能使各区县自身发展中的利益诉求不一致,或形成恶性竞争关系。
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的万州,拥有国家级经开区、港口、机场等,目前条件明显优越于开县、云阳,在招商引资和要素集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按常规设想,难免会对其它二地在产业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布局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协作体之间合作和竞争本来是常态,关键在于有机制引导合作博弈。”丁瑶认为,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区域来看,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是成功的保障。目前,虽然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了建立市领导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和三区县政府参与的“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市级联席会议制度,但这只是“万开云”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步。区域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着土地、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及科技创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区域(流域)环境治理等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再加上社会各界统一认识还需一定时日,所以,短期内促进一体化发展面临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重,需要勇于正视。
与此同时,“万开云”板块地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三峡库区核心,生态保护各方关注度高。丁瑶认为,对这个区域发展成功的评价,绝不仅仅限于经济总量规模、城市人口体量和功能,其发展路径也很难照抄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更需要创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成为生态文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区,难度是相当大的。“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增强保护能力’,是摆在‘万开云’板块中需要突围的重大课题。”
路径
张国智在解读《规划》时特别强调,与以往的渝东北、渝东南等区域性规划相比,“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本《规划》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亮点。《规划》将“一体化”作为规划的主线,提出了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是在城镇和产业空间布局上,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利用万州城区、开县城区、云阳城区之间紧密相连的区位特点,统筹规划“三组团、双两百”城区布局,并将开县浦里工业新区、云阳水口工业新区一并纳入万州经开区范畴,形成三区分工协同的开发格局。
要打破行政藩篱,实现“万开云”一体化协同发展,需要设计怎样的路径,与会人士给出了意见建议。
丁瑶认为,按照《规划》“五个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探索,引导三区县以开放的理念,树立大局观、系统观,主动融入国家和全市发展战略格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区县比较优势,按照求同存异、先易后难的务实路径构建利益共同体。
丁瑶表示,在促进一体化协同发展中,板块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能局限于内部,必须放在国家和重庆市的整体战略格局中进行思考,应积极对接上位战略。同时,“万开云”板块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处理好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发展。
在此基础上,丁瑶建议推动“万开云”板块合作平台及对话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层面的分级合作协调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经贸交流平台,建立民间交流合作对话机制。推动各层级规划有机叠合形成行动方案,把一项项具体合作落实到位。抓住产业园区开发、同城化公共服务、资金融通等重点领域和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同时,推动全域一体化的开放型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内外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全域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机制建立。
“产业共兴是加快‘万开云’板块功能梯度化、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张国智认为,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协同抓好招商引资,吸引区域外优势资源,将《规划》产业蓝图落到实处。她建议,在统筹推进“万开云”板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加强产业政策对接,对三区县既有招商引资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共同开展招商引资,互通招商信息,共享招商资源,积极开展市场化招商。
张波对“万开云”板块选择发展产业提出建议。他认为,“万开云”可借助港口优势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全体系发展临港产业,包括港口的装卸以及港口企业经营的临港直接产业;与港口主业有着前后相联系的海(河)运业、集疏运业、仓储物流业等临港关联产业等。充分利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的优势,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和环保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万开云”板块要依托良好的口岸基础设施,争取将万州航空和水运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争取设立万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积极推进进口商品保税仓储、跨境电子商务、简单加工增值服务等业务,发展口岸经济。
http://cq.cqnews.net/sz/2016-04/10/content_36671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