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开展基层大轮训 打造居民健康“守门人”

28.02.2017  12:32

   

   


为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计生委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55555”行动计划,其中计划通过远程培训,轮训基层医务人员50000名。2016年8月,全市暨三峡库区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首批培训正式启动,历时4个多月,至12月底,远程培训授课阶段圆满结束。为检验培训效果,全市于2017年2月25日下午举行了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第一批次结业考试,以区县为单位共设有40个考点,399个考室,共计12622人参考。考试前期准备细致、考场严格规范、考风考纪严肃,考试考务工作顺利开展。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主要内容为全科医学基础、“三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其目的在于通过每5年一次的全覆盖大轮训,不断更新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医学理论知识,提升临床业务技能和水平。25位来自重医附一院等市内医院的专家参与授课,总学时达64学时,来自40个区县、1379个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13371名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在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移民局、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授课教师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首批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培训规模大,惠及基层广。按照《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渝卫人发〔2014〕42号)的要求,市卫生计生委将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全覆盖大轮训,远程培训计划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轮实现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全覆盖培训。首批培训惠及13371人,为基层医务人员送去了实用技术和知识,远程培训计划“充电桩”效应逐步显现。二是培训内容实,师资力量强。针对基层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全科医学基础,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实用技术授课内容。编印了配套的使用教材,突出“”字,针对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路径和合理用药,为基层提供了指南。在全市遴选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担任授课教师,结合基层实际,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培训的知识快速应用于工作实际,深受基层医务工作人员欢迎,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诊疗技术。三是培训方式新,参训成本低。利用重庆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以远程培训为主,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每周三下午在红岩网教学平台直播培训内容,全市1300余个基层教学点同步接收学习,把市级医院专家、教授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通过网络送到基层,使基层医务人员足不出户获得知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了困扰基层多年的工学矛盾,也解决了医务人员外出学习,群众无法就诊的问题。四是参训热情高,收到效果好。通过远程培训,基层医疗医务人员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助推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和风气,激发了参训学员主动参训的积极性,参训学员端正了学习态度,参训学员认真听讲并做好了学习笔记,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中各区县平均每次远程培训上线率均超过95%,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远程培训收到了明显效果。

此次远程培训呈现几个鲜明特点:一是领导有力制度完善。成立了远程培训协调领导小组,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移民局的大力支持。先后印发了《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从组织制度层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科学设计内容充实。针对基层“三基”薄弱的情况,按照“基层缺什么就教什么、基层差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制作课件,有力的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同时也保证了授课内容的新颖性、前沿性。三是精心组织开展有序。利用重庆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坚持每周一次培训,每次4个学时,共授课64个学时。各区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市1300余个教学点均落实了专人负责设备调试、考勤组织等工作,督促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学习,有效保障了学习时间、内容及效果。四是强化督导严格考勤。建立了三级考勤制度,缺勤3次视为本次培训不合格,采取网络监控和现场督导相结合方式,对各教学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每周派出3—4个市级督导组对参训情况进行督导,累计派出市级教学督导小组100余人次,对33个区县144个教学点的设施设备、学员出勤等工作进行督导,编写督导通报16期,同时,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监控各区县、各教学点上线学习的情况,各区县也派出督导组对本区县教学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下一阶段培训,我们将更加注重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针对基层的需求、分级诊疗的目标,一是科学合理设置教程,以全科医学为重点,将50余个病种临床路径和健康档案管理的内容纳入培训;二是探索设置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训相结合的模式;三是将培训增加至108个学时等,搭好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这个平台,从而推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