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开展精神文明教育要在精准上下功夫

26.02.2020  16:20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就是要对当前抗击疫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任性、自私等文明素质“欠费”行为,精准开展舆论引导、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和创建活动,破立并举规范群众的文明习惯、强化法治思维,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力量。

精准开展舆论引导。信心是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有信心才会有力量。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针对疫情防控进展和群众的情绪变化不断强化舆论引导。要唱响主旋律,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成效,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信心。要发出好声音,根据疫情发展的形势变化,继续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科学有效回应市民关切,确保信息公开透明、解疑释惑有力。要传播正能量,充分挖掘一线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中的先进典型,生动报道和展示他们的感人事迹,讲好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重庆故事,不断激发广大市民战胜疫情的昂扬斗志。

精准传播文明理念。“多居家、少出门、不聚会”是抵御疫情的有效方式,需要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大力传播。要做深媒体宣传,各区县融媒体中心要彰显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好全媒体时代“短、平、快”优势,准确把握“时、度、效”,广泛传播文明卫生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让群众信得过。要做实社会宣传,围绕“现在不聚,是为了将来更好相聚”等主题,结合巴渝独特的人文元素,设计创作一系列海报、动漫等公益宣传产品,利用楼宇电视、广告灯箱、公交站台等载体广泛发布,让群众看得见。要做细社区宣传,采取分时段、分众化方式,创造性用好“倡议书”“口袋书”“流动小喇叭”等“”办法,创新性运用“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介和短视频、H5、Vlog等新技术,宣传口罩佩戴、物品消毒等生活小常识,让群众听得进。

精准组织志愿服务。“您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您负重前行”。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总动员中,科学有序组织志愿服务行动,能够不断汇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人间真情。要主动关心一线医务人员的家人,紧紧围绕兑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你们守护好患者,我们照顾好你们的家人”承诺,积极为援助湖北、市内集中救治医院以及区县定点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们的家人提供“一对一”志愿服务,让身在“前线”的医务人员能够安心工作、全力抗疫。要真情关爱特殊群体,采取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方式主动掌握需求,为居家隔离人员以及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生活必需品采购等志愿服务,让“”待家中的他们顺心生活、舒心居家。要积极助力社区防控,广泛发动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和有专长的志愿者在做好岗前培训和自我防护的前提下深入社区一线,积极当好“文明劝导员”“疫情排查员”“心理疏导员”“健康宣传员”,打造有利于疫情防控有序开展的社会环境。

精准实施创建活动。文明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群众优势,共筑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展示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要发挥文明城市的龙头作用,针对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全面发动、全民动员、全域整治,让广大市民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要发挥文明村镇的移风易俗作用,在全域覆盖、共治共防上下功夫,不断强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补齐防控工作短板。要发挥文明单位的人才智力优势,动员干部职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疫情防控多出力、作贡献、献爱心。要发挥文明家庭的“蓄水池”作用,带头践行“少出门、不聚会”倡议,积极开展居家文化、亲子互动等活动,主动履行家庭义务。要发挥文明校园的立德树人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上好家国情怀课、敬畏自然课和个人素质课。

作者 阙克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