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圆头圆脑、宫廷用具简单可爱……西政这位教师开的选修课要靠抢、讲座场场爆满

17.12.2019  07:52

△秦涛课堂上的随笔画。

△正在讲课的秦涛。

随笔画就的小人、简易形象的图案、趣“”频出的课堂,他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妙趣横生。他开设的选修课本科生要靠抢,他的讲座场场爆满……他是学生口中的“网红”老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的教师秦涛。

板书亲民

他是学生眼中的“灵魂画手

古代皇帝的冕旒、喝酒用的樽,这些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的古物在秦涛的画笔下变得生动且随意;法制史的发展历程、朝代的更迭,这些看似纷乱的时间线在秦涛老师的梳理下变得清晰。正是这样一位“灵魂画手”,正是这些画风简易的图案,将历史与法制变得栩栩如生、充满趣味。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漫慧,是秦涛老师中华法的学生。她说,秦涛老师“魔性”的画图给学生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历史和法律的世界。“他注重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举例丰富,课下也能做到不厌其烦。他在授课中,内容深且广,能联系古今,并结合时代背景,使同学们理解法学的内涵与意蕴。他还会用提问题的方式来带动同学们对问题的深刻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研三的王梦霞同样是秦涛的“粉丝”,尽管已经很长时间不上秦涛的课,秦涛的课堂板书依然让人印象深刻。“他把帝王画得圆头圆脑,把那些宫廷的用具画得简单可爱,让课堂十分轻松。”王梦霞告诉记者,秦涛曾经还开出“空头支票”,让学生向他领取他自己的著作《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这个故事如今在西政几乎近人皆知。

循循善诱

他是学生眼中博学多才的师兄

他的课很有趣,各种典故在他口中简单通俗。他曾经讲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个故事,说古人不穿裤衩,让全场哄笑,我现在都记忆深刻。”王名杰是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研一的学生,提起秦涛他有说不完的话。“秦老师给我们上‘中国传统法制精要’这门课,他经常去旅游后买回一大堆景区的文创产品回来,给我们分析,并且作为答问的奖励。他每去一处都会拍大量的图片,作为上课的素材,把那些枯燥的历史知识‘盘活’了。

秦涛曾经一度特别喜欢下五子棋,可谓是下遍天下无敌手。后来他在网上却遇到了一位他怎么也下不过的“高手”。于是他就问对方成功的方法。高手告诉他:当你下一万场五子棋后,你就不会去思考方法了。

这个故事也常常被他用于学生教育。“多看书,多去读论文,看得多了,积累多了,你们就不不会苦于论文的写作了。

实际上,从本科到博士,秦涛都在西南政法大学,西政学生也亲切地称他为“土著”师兄。他曾是西南政法大学连任三届的辩论队队长,也曾是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的第一个在读博士生。而且早在小学秦涛就举办了个人画展,夺得江苏省绘画大赛一等奖,举凡绘画、写作、辩论、棋类、相声、魔术皆独擅胜场。

热爱阅读

他通读近700本著作

他教书不仅仅是教我们知识,更是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他把一些深刻的道理用他自己的经历讲给我,让我们很受用。”在王名杰看来,秦涛的课堂之所以如此吸引人、金句频出,主要还在于他热爱读书。“秦老师经常斜挎个包,里面装本书。等公交看一会儿,下了车又看一会儿,讲座开始之前也能看一会儿,无论多嘈杂的环境,他都可以静心看书。

做研究,搞学问还是多看看书,我从大一开始就记录自己读过的书,每一个字都读,叫通读。到现在为止,我通读的书已经有近700本。”秦涛告诉记者,其实在大一之前,他也看过很多书,但是通读的少,后来发现自己几乎都忘了。“读书不要太功利,不要想着摘抄几句,讲话时引用几句就完了,一本书整体的思想才是最有价值的。读完一本书,即使一句经典的话也没有记录下,但是人已经改变了很多。

教书妙招

备课有个“假想敌

晦涩难懂的法律史如何能学生?秦涛有一个秘诀:备课时有一个“假想敌”——学生。

我本科的时候老师讲的好多知识我都不懂,于是我就自己去查找资料,于是我就考虑说话、讲课要让对方听懂。后来自己当了老师,我备课时就会有一个假想听众,比如,我对面是一个大一的学生,我该怎么去讲,他才能听懂。

在课后,除了备课,他还会投入时间进行大量地古籍阅读,做学术研究和科研,并进行写作。凭借兴趣,在学术写作之外,他还长期坚持写作历史类的普及读物,以一种老少咸宜的方式化解学术的冷峻面目,化枯燥为趣味,引导更多的人阅读原典。

到目前为止,秦涛已经出版了《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等三部学术著作,《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老谋子司马懿》等六本普及读物,深受读者的喜爱。

人物信息:

秦涛: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专家,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师,法律史学博士,从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讲授中国法制史、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读。著有《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礼法之维:中华法系的法统流变》等专著,另有《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黑白曹操》《诸葛亮之道》等多本法学普及类读物。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