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重新开街迎客,重庆这个古镇与乌镇齐名,你了解吗?
△修旧如旧的西沱古镇
说起古镇,大家立即想起名扬天下的江南水乡乌镇,其实在重庆,也有一座与其齐名的古镇,靠水而建、因盐而兴。早在2003年,它与周庄、乌镇等10个古镇一同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它就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西沱古镇,其核心景区云梯街,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街”。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参与打造的石柱西沱古镇,经过长期的准备、复原后,将于7月23日重新开街迎客。
垂直于长江修建的“云梯街”
西沱古镇,原名叫西界沱,古为“巴郡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相望,以“历史悠久、布局奇特、人文荟萃、民风淳朴”闻名于世。
“西沱属古巴国重地,巴国因盐兴国,西沱以盐兴市,依道建街,是古代巴盐古道的起点,现已有2000多年历史。”60岁的袁小健是西沱镇综合文化站负责人,在这里土生土长,打小从父辈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对西沱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
古镇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袁小健的记忆中,小时候,古镇上只有一条老街,与长江两岸其它地方不同,众多场镇的街道布局都是顺江而建的“扁担街”,沿着江河岸边往上下游发展,唯独西沱的老街是垂直于长江,顺着山势向上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云梯街”。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云梯街还很繁华,每逢赶场天,热闹非凡,街道两边摆满了商摊,中间仅留一两米宽的过道,前来赶集的人挤人,谁要是鞋子掉了,都没法弯腰去捡。”在老街上住了40年的航道局职工王方明回忆,那时的西沱,码头上人来船往,喇叭裤、花衬衫这些当年的时尚元素,比石柱县城都还先兴起。
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新场镇的兴建,水上客运逐渐衰落,人流减少,生意难做,不少老居民、商家陆续离开,搬到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新场镇去,云梯街日渐萧条。
或许由于人少,使得云梯街逐渐平静下来,至今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
徜徉在古镇里,顺着云梯街拾级而上,从江边码头一直蜿蜒前行通到古镇之巅独门嘴,两旁林立着穿斗结构的渝东风格山地建筑,层层叠叠,状如云梯天街,其间有禹王宫、庆忠堂、下盐店、永成商号、西沱历史陈列馆、清漪苑、张飞庙、熊福田故居、关帝庙、二圣宫、南北龙眼桥等市县级文物古建筑。
袁小健说,云梯街原长约2500米,三峡水库蓄水后淹掉了600米,如今还剩下1900米,老街宽2-6米,有1314级台阶,落差160米,相当于50多层楼高。街道两旁有众多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其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特色鲜明、雕刻精湛,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极高。云梯街垂直于江面的整体布局模式,更是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名副其实的古建筑博物馆”。
2003年11月,西沱古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选为重庆市人文类景观“巴渝新十二景”之一,命名为“西沱天街”。
千年古镇重新焕发活力
过去20多年,这座曾在历史上兴盛一时的千年古镇,好似被长江水淹埋一般,变得悄无声息。只有在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间,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上,静静地讲述着千百年间这里所发生的如烟往事。
当地居民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从主城来西沱古镇玩,需要坐五六个小时的车到石柱县城,然后再坐一两个小时车才能到西沱,来往费时费力,过去鲜有游客前来游玩。
现在,重庆至西沱古镇220公里高速路直达,万州至西沱古镇52公里高速路直达,石柱县境内高速动车直达重庆、上海。来的游客逐年增多,这座千年古镇重新焕发活力。
“从主城开车来不到三小时,如果坐动车,一个多小时到石柱县城,然后转班车,几十分钟就到古镇。”老街上的居民陈素文称,现在每天都有好几辆旅游车拉着游客来这里旅游,老街上又慢慢热闹起来。
袁小健说,作为巴盐古道的起点,西沱是巴楚文化、川江文化、土家文化、移民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民风民俗底蕴深厚。每逢传统节日,云梯街上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土家啰儿调民歌、摆手舞、水龙、旱船、花灯,以及民谚、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能让人感受到古镇古道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你看久了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听厌了城市的喧嚣,不如来云梯街上,漫步于幽静古镇小巷中,采撷一缕阳光,品茗一杯清茶,沉浸在温柔的老时光中。”一位游客有感而发,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段话。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韩政 李舒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