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张大千16岁曾在重庆求学 刘伯承是他的教官
“要当一个好画家,没有强健的身体不能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就不能画出举世无双的名画来。”在张大千的回忆录中,清晰地写下了自己16岁时听到的这句劝导。
此时的张大千,还是重庆求精中学的一名学生,而向他讲述这番道理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时任求精中学军事教官的刘伯承。
这段与刘伯承的师生情谊,影响着张大千的一生,在随后的日子里,它不仅行千里画千里,而且在抗战时期,曾先后数次在重庆举办画展,将展览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抗战期间的贫苦大众。
13日,“三千大千——张大千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这是国内首个对张大千抗战时期绘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的展览,市民可通过84件张大千相关作品,走近这位书画大家的传奇人生。
今天,在“三千大千——张大千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举办期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上游新闻讲诉了张大千与重庆的不解情缘。
求精中学与刘伯承结下师生情谊
工作人员说,张大千的重庆情缘,开始于他16岁的时候。
1914年,16岁的张大千第一次远离家乡内江,进入重庆求精中学读书。张大千读书刻苦用功,许多功课成绩出色,特别是写字、绘画,更表现出天赋,但数学和体育两门课程,却让他感到头痛,数学屡次考试都不及格;跑、跳、投掷等体育项目也很难过关。因此动了放弃这两门学科的心思,除数学课必须要进教室听课外,凡每周两节的体育课,他便悄悄躲进树林去画画。
后来成为开国元勋的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当时奉时任重庆镇守使兼蜀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之命,接受校方邀请,到求精中学任军事教官。
任教期间,刘伯承发现张大千上体育课偷着去树林画画,就利用其他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去找他,看到正在树林里画画的张大千,刘伯承用平和并带有几分欣赏的口气说道,“喜欢画画本身是一件好事,画如果画好了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远在北宋时期营丘李成的《晴峦潇寺图》,华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近至清代的弘仁、郑板桥等画家的传世之作,都誉满中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他们当中没有哪一个知识是单一的。翻开史话看,他们都是天文、地理、诗、书、画、印无一不精,没有广博的知识绝不能在绘画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张大千见刘教官非但没批评自己,反而与他谈起画理来,他大胆地问:“刘教官,你也喜欢画画吗?为什么又当兵了?”刘伯承微笑着答:“我从小也爱画画,只是眼下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瓜分,各地军阀割据……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只有拿起枪杆子为人民打天下。”
怕张大千听了误会,刘伯承随即补充说道,“我并不是劝你也当兵,要当一个好兵同样要掌握天文地理、数理化等众多知识;要当一个好画家,没有强健的身体不能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就不能画出举世无双的名画来。”
在刘伯承的鼓励下,那学期期末考试中,张大千各项体育成绩得了优。
张大千年晚年曾对他子女说起这事:“在求精中学我各门功课都好,在刘教官的鼓励下,体育成绩也得了优!”这段求学求精中学与刘伯承结下师生情谊的往事,也被张大千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中。
抗战时期数次举办画展鼓舞人心
除了少时求学重庆之外,在抗战时期,张大千也数次在重庆举办画展,通过画展鼓舞人心,支援民众。
工作人员说,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随着大量的政府机构、文化团体、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迁移到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反映抗战、服务抗战为主题,重庆的抗战文化得到了空前繁荣。重庆美术界也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各个领域,都围绕抗日救亡创作出大量的作品,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已经在中国美术界有所成就的张大千也不例外。
1938年10月,《张善子,张大千兄弟近作画展》在重庆成功举办,张大千与张善子共同创作了《孝道可风》、《节不可夺》、《义堂勇为》、《忠心报国》等百余幅作品在重庆作抗日流动展览,展览任人观看,用以鼓舞抗战士气、宣传抗日救亡,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同月,张大千与晏济元在重庆联合举办抗日募捐画展,共出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作品八十余幅,收入全部赠给救济难民机构。
1938年11月,张大千离开重庆,前往成都青城山写生。他依然挂念抗战和逃难的灾民,就把自己的大量作品转交给朋友,请朋友代他在重庆再举办一个画展,但是这次画展的目的是为了灾民过冬募捐,张大千同意将作品出售,所得的款项全部捐给慈善机构。
1938年12月,《张大千捐募寒衣画展》在重庆隆重举行,张大千的作品被全部售光,所得款项全部由慈善机构购买衣物帮助难民过冬。
这年年底,在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张善子携带他和张大千的180多件画作赴法国、美国为中国抗战事业义展义卖。张善子和张大千兄弟二人通过他们的美术作品让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抗日战争,认识和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促进了重庆抗战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为重庆美术界的发展和美术作品创作的多元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张大千为了探求中国画的源流,毅然决定到大西北去临摹敦煌壁画。经过近三年时间,张大千摹得各朝壁画276幅。1944年5月21日至31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重庆上清寺举办。
展览期间排队购票者长达一里多,徐悲鸿、黄君璧、柳亚子、叶圣陶、沈尹默等艺界、学界名流前往观看,推崇备至。
工作人员说,张大千通过自己艰苦的艺术创作和无私奉献,为抗战时期重庆的美术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抗战时期重庆美术发展历程中绚烂的一章。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实习生 龙茜卓 摄影 张锦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