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区7所学校结成联盟,共探课改教改 弱校抱团,也能变强
本报记者 蒋云龙
地势偏、规模小、生源差、师资弱……学校在各方面资源都较弱的情况下,该如何蹚出一条向上的路?10年前,重庆市江北区的诚善中学、鸿恩实验学校、东风实验学校、复盛实验学校、五宝实验学校、载英中学、寸滩实验学校这7所学校都曾被这个问题困扰。经过10年探索,7所学校结成了“七校联盟”,他们通过合作教学和共享教育资源,逐渐甩掉了“弱校”的帽子。
统一教学制度,组织教师赛课
“全校就我一个化学老师,怎么搞教研?”1998年便到诚善中学担任化学老师的黄燕说。据该校校长王莉萍回忆,当时,像黄燕这样的“独苗教师”并不少见。“老师太少,我们就和寸滩实验学校、五宝中学商量,能不能期末统一阅卷,把几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打通比较?实践后发现作用很大。”王莉萍说。
从一起阅卷开始,到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中考考点……合作非常有效果:“经过合作模式的锻炼,我教学能力提高了,在市级赛课还拿到二等奖。”黄燕说。
随后其他学校先后申请加入,报经江北区教委同意后,7所学校正式组成“七校联盟”。如今,联盟已有了成熟的教学教研制度。每学期初,7所学校校长会召开课改工作会,确定课改主题和内容,还开展中考考点分析、教研组建设、专家讲座、学校文化建设等多项活动。每学期末,七校联盟的教师会统一标准,集中阅卷。成绩出来以后,再开展学期末试卷分析会。
有人说,弱校把一流学校的优秀示范课和成功经验,直接拿来用不好吗?“当然不好,直接移植很可能会水土不服。”鸿恩实验学校七年级的语文老师田燕说。“有一回我照搬了市级示范课,可课堂实际效果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田燕说,“后来大家根据7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案做了较大改动,教学变得更接地气,上课效果也好多了。”
学校还会定期组织联盟内部教师进行赛课。“优秀教师可以得到激励。其他教师看到,也觉得自己加把劲就能赶上。”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说,“区教师进修学院还会为赛课奖项盖章,在教师职称评定的时候用得上。”
教师进步也带动了学生成长。以鸿恩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区级骨干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分别从0突破到7人、3人。和5年前相比,中考一次性合格率从30%多上升到100%,上线率从21%上升到51%。
竞争更有优势,七校一起进步
“七校联盟”也逐渐受到江北区教委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关注。联盟校联合培训档次更高了,不仅有江北区的教研员全程参与,而且还可以邀请区外、市外的一些专家参加。2014年,江北区与北师大联合打造“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也将“七校联盟”列为“集群研修”的主要对象,北师大专家教授,各地著名校长、特级教师纷纷来到“七校联盟”的课堂,听课评课。
“就我们学校自己来说,条件偏差,要获得优质资源就很难。但是7个学校聚成联盟,就会有利于参与竞争。”诚善中学校长张天海介绍说,“比如政府在教育方面有了一些项目和资源,比如邀请专家学者来传道授业,比如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经验……这样一些好的机会,我们自己很难争取,但是以‘七校联盟’的名义,可能性就大了。”
江北区教委组建专家名师,组成“集群建设支援小组”,给“七校联盟”带去更多“订单式”的培训。根据联盟学校英语和体育学科教师不足、水平不高等实际困难,专家们协助联盟学校进行“生本课堂”的英语学科教研和“一球一操推广”的体育学科教研。
“民间联盟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理念,也确实有效果。”马培高介绍说,“江北区教委支持这种探索,会在教师引进、职称评比、教师培训、骨干教师评比、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另外,教委将每年给予‘七校联盟’专项经费50万元,鼓励他们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