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石繁华又来

22.01.2015  09:45

赵瑜(重庆)

外地游客听见弹子石这个地名,很兴奋地说,嘿我知道,就是洋人街,那个扯着五花八门标语可以玩海盗船、激流勇进的地方,有一块钱一个的大馒头。我不好辩解,毕竟这个不收门票的游乐园真的很热闹,在节假日水泄不通就像个大菜市。但这不是弹子石的注脚,当然不是,弹子石是“诞子石”的谐音,一听就应该是个历史底蕴深厚、喧闹感性、市井声韵活泼悠扬的老城区,吊脚楼上挂满花花绿绿的万国旗,熟人熟脸的烧腊摊小面馆,院子里摆着麻将桌和小茶壶,百姓的小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褪色旧照片里的老码头上,有挑夫黝黑的脸,有闲人嗑一地的瓜子皮,有阔太太笃笃的高跟鞋声。江水静默,大佛寺石壁上的佛像庄严,法国水师兵营旧墙上的绿萝如瀑,去往朝天门的渡轮汽笛声声,那呼归石真如睡着了的涂山氏,一声声“禹归来”化作千年的等待。

什么年代都有日子好过的人。弹子石是南岸老工业基地,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一片繁华,烟草、轻纺、化工和外贸畜产企业云集。初中的同桌,穿着洋气的呢子大衣,头上别着绸缎的发夹,顿顿在食堂打肉吃,就听说她家是在纺织厂,那可是赚外汇的。弹子石土生土长的孩子多住厂区,每个厂都像小社会,双职工家庭的娃儿遍地跑,脖子上挂着串钥匙,饿了有美味价廉的职工饭堂,脏了有热气腾腾的公共澡堂,羡煞我们这帮住读学生。在我漫长的中学时代,冬天宿舍没热水,就是买张五角钱的洗澡票,跑去西南制药二厂的澡堂洗澡。

在弹子石这样一个江湖气息浓厚、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众多的老城区,却有着11中这样一所百年名校。我的初中宿舍,就是1936年加拿大传教士文幼章当校长时修建的老房子,青砖翘檐、古色古香。说来也巧,我家三代人都曾在11中就读,三代人的青春,竟然在一个地方不期而遇。

20多年过去了,弹子石早已不是我当年上学时的模样。药厂早已搬走,苗圃也消失无踪,不少企业破产清算,原住民因拆迁散落在重庆东西南北,一座叫CBD的新城迅速崛起。弹子石老城区都年轻了,我却近乡情怯、华发早生。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