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传人进校园教太极 小娃娃都想练成武林高手
鲁能巴蜀小学,学生们在体育选修课上练起了太极拳。重庆晨报记者 许恢毅 摄
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报道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还记得这首《中国功夫》吗?也许很多人一听到就会热血沸腾起来。
鲁能巴蜀小学二年级5班每周要上两堂太极课,“练中华神功”让全班同学精神抖擞,他们从一年级开始练,到二年级的时候,全班半数同学都能劈一字马了。
可是,也有家长表示不理解:“太极不是老年人打的拳吗?让娃娃来练合适吗?”还有一些家长更愿意送娃娃去学跆拳道。
张三丰传人义务传授太极功
袁慎丰是武当张三丰的16代传人,5、6岁就开始练童子功。他的师祖钟云龙道长,系武当山玄武派第十三代、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掌门大弟子,乃武当功夫的正宗传人。他的师傅袁修刚,道号“师懋”,是武当15代传人,擅长36路腿法。
去年,酷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班主任李瑛老师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来重庆交流的袁慎丰。在她的邀请下,袁慎丰走进了鲁能巴蜀小学一年级5班的课堂。尽管袁老师很大牌,但是每周二、周四的校本实践活动课,他都会来传授武当太极功。
“太极该从娃娃抓起!”这是袁慎丰愿意走进校园当老师的原因,他说,太极不仅强身健体,也孕育着中国人的哲学“太极推手,后发制人”。
两天前,在鲁能巴蜀小学的操场上,一群身着绸缎白衣衫的孩子,正跟着袁慎丰一招一式的练拳,正踏、外摆、里合(由外到内360°转腿),看得出来,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点基础了。
孩子们学套路还学哲学道理
课堂上,袁慎丰循序渐进,马步、弓步、一字马,这些都是练内家拳的基本功。
操场上,孩子们跟着老师认真而缓慢地做着动作,当孩子们定型后,袁老师走到孩子当中,一个一个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站在第一排的小姑娘腾艾佳,动作轻盈而到位,很轻松就下了一字马。她告诉重庆晨报记者,现在学了套路,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打两遍。陈力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他也能劈一字马,“一开始腿分不下去,练了一个学期,才做到的。”
据班主任李瑛老师统计,练太极前,全班只有两、三个同学能劈一字马,现在一半的同学都能做到了。
“修身养性、平和浮躁”也为太极所崇尚,因此,袁老师在教授动作套路时,还穿插介绍一些太极攻防的哲学,有些孩子听懂了,有些孩子则一知半解。
但大家都很崇拜袁老师,听说他会轻功,能墙上走三步,因此每个小孩都想跟袁老师多学些本事,成为电视剧里那样的“武林高手”。
家长质疑>
太极不是老头老太婆打的吗
上学期,李瑛老师提出校本实践活动课练太极的想法后,在民意表决阶段,有些家长不理解。
有家长质疑:“太极拳不是老头老太婆打的吗?小娃儿练啥子太极嘛!”
也有家长说:“我家儿子在练跆拳道,这比太极更能强身健体。”
还有家长说:“想孩子学点攻防技巧,不被欺负,太极以柔克刚管用吗?”
昨日,重庆晨报记者对10位小学生家长进行了网络调查,其中有8人都觉得不会主动送娃娃去练太极拳,一位表示没想好,另一位则表示看条件而定。
专业说法>
练太极有助身体发育个性培养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老师李采丰认为,“太极不适合中小学生练”的看法有失偏颇。太极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之功能,而且融合了非体育的哲学思想。小孩子接触“以柔克刚”的武术不是坏事。
李采丰说,孩子从小习武不是坏事,对身体发育、个性培养都有好处。
李瑛老师也不反对班里的孩子练跆拳道:“让娃娃从小耳濡目染练太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柔韧度,一是身体上的,二是性格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