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多举措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15.05.2015  18:11

 

近年来,彭水县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速推动教育均衡的现代化手段,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总体布局,围绕“配备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投入经常化、应用全员化”的目标,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资源共享、教师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四轮驱动”,建立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力提高了城乡教育均衡化、现代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提升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夯实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 以教育信息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是实施稳定畅通的宽带接入,先后建成89个“校园网”,覆盖率达95.7%;升级改造老化设备和线路,改善和拓展网络设施,鼓励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提高网络使用效率。二是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按“够用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基础相对薄弱学校的“班班通”建设力度,“班班通”教室1530间,覆盖率95.8%。三是不断增加师生用机数量,2012年以来累计新增计算机教室87 间,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基础。县城师机比达到1:1,农村师机比达到2:1以上;学生用机能够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创新活动的需求。四是依托市上的技术和项目支持,做好相关资源和管理平台数据的采集、录入、上传和维护工作,全面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二,狠抓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坚持边应用,边建设,注重信息成果转化,形成多比应用和效果、少比设备和硬件的工作导向。一是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共享各种教育信息、优秀师资、教育资源,交流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拓展教与学的范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二是着力教学应用上的困难,解决慢、懒、乱、差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变成常规的教学活动。避免照搬他人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和流程,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让教师迅速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帮助者、信息的爱好者。三是“颠覆”传统管理服务模式。大力提倡电子办公,实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真正让基础教育信息化大显神通。视频会议可与县属78所学校联结,实现参会便捷和会议内容可复制,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第三,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引领,探索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大胆实践,积极推进、敢于探索、积极试点,重点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贫困山区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彭水县在68所农村学校试点推行畅言交互系统教学运用,覆盖率达35%,有效将智能语音核心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与教学硬件设备充分融合,达到“通硬件、通资源、通应用”,实现备课与上课、教材与课程同步,构建了高易用性、强针对性、广覆盖性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每节次备课时间节约20分钟左右。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更加生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优质教育惠及到更多农村学生。

第四,抓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和素养。 一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彭水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作为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并占有相应学分。二是采取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全面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三是加强课程研究,实现与新课程改革对接,积极建设“微课程”,开展“慕课”“翻转课堂”研究,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服务平台,倡导在线学习培训,引导教师“自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