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转改 看脱贫攻坚 | 彭水第二中学“进化史”:校园更大,设施更全,教室更宽敞
如果在2016年11月之前,要去询问一个在彭水县保家中学上学的孩子这么一个问题:“最希望学校有什么变化?”大多数的孩子或许会说:“希望学校能够更大一些。”这座始建于1970年的中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形势的需要了。
保家中学存在的问题,对于彭水县的各类学校来说,并非个例。也正是因为教育需求的增加,也让当地政府着手进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如今已经更名为彭水第二中学的保家中学,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了比原来大5.6倍的校园,学生们读书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7平方米到7.75平方米
学生人均活动场地大增加
5月15日下午,在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决战脱贫攻坚”采访中,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来到彭水第二中学,对该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采访。
彭水二中位于渝湘高速保家下道口附近,一进入校门,就可以看见一片宽敞的操场。此时,不少学生正上着体育课,有的打篮球,有的跳广播操。如果在未迁校之前,从事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对于师生们来说,几乎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
彭水二中的前身保家中学,原址位于保家镇鹿山社区4组,是一所初级中学,当时占地面积18235平方米,其中,学生活动场地4400平方米。
“当时学生们活动的场地,还不及半个400米跑道的体育场。”彭水二中的校长段照川告诉记者,未迁校之前,在校学生2587人,人均活动场地只有1.7平方米——这相当于如果全体学生要到操场上做广播体操,每个人只能在长宽都为1.3米的区域内进行。
活动场地受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体育课难以正常开展。27岁的陈晓蓉是该校的体育老师,来自湖北恩施的她考虑到彭水离家较近,便在应聘进入该校教学。去年刚到学校时,她最苦恼的就是孩子们的体育课上课问题。
“因为场地确实有限,都是几个班在一起上。”陈晓蓉介绍,场地小,地面为沙土,想要进行球类、跑步等运动并非易事,大家只能做体操和力量训练。
“如今活动场地达到2万平方米,学生人均7.75平方米,这可以让孩子们从事更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段照川说,活动场地的变大直接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运动选择,如今校内的9个体育老师也能够充分施展手脚,向孩子们教授体育知识。
新校园内也兴起了不少学生社团,热爱运动的学生都参加到篮球社团当中。七年级13班的曾书豪就进入了篮球社团。“现在的校园特别好,活动场地也很大。”通过打篮球,他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一起在球场上训练、切磋。
原来上下铺要睡三人
如今八人间宽敞舒适
如今活动场地已经超过当初全校的占地面积,全校面积则达到了10.2819万平方米。彭水二中副校长曾礼告诉记者,整体面积的大幅增加,也让孩子们的住宿环境更加优越。
据曾礼介绍,在未迁建之前,全校只有2幢宿舍楼,面积2250平方米。62间宿舍有744个床位,明显无法让两千多名学生全部入住。除了少数走读生,住校生为1024人,校外租房学生1360人。受条件的限制,学校只能让孩子们挤着睡——上下铺的床位,上铺睡一人,下铺睡两人。
在如今的新校园里,4幢新宿舍楼可满足全校所有学生入住,并且免住宿费。走进一间宿舍,记者发现4张高低床置于宿舍两边,可容纳八名学生同时入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置物柜。宿舍还配有生活阳台和卫生间,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们的日常起居。
“住”的问题解决了,“吃”也不在是问题。德育处副主任朱连学介绍,以前校园里的食堂很小,孩子们排队打饭之后,往往要露天在外面站着吃饭,如果遇到下雨天,就会比较麻烦。而如今,标准化的校园食堂让孩子们吃饭不再困难,“到了饭点,分两批进行打饭,大家都有座位坐,对于参加社团活动较晚的,食堂也会等他们来了之后再打烊。”
原来一个班能有上百人
如今平均一个班54人
在为迁校之前,学校有教学楼1幢2280平方米,教室25间;综合楼1幢3100平方米,功能室5间,其余作教室。曾礼介绍,当时教学班一共有36个,平均每个班学生数71.86人。最多的班级,人数能达到上百人。为了满足学生上学的需要,一些功能室和微机室都被改成教室,但依旧很打挤。
24岁的谢浪去年从大学毕业后,进入该校从事语文课教学,同时她也是七八十名学生的班主任。在她手机的相册里,记者看见在了当时她的班级教室的情况——学生们使用的是木课桌,坐着条凳。桌子很小,堆一点书就占满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都不在乎,师生关系好,学习劲头大。”谢浪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学校,而在成为班主任之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自己的班级里,以至于迁校时面临分班的情况时,心里会特别不舍。在她的手机里,至今保留着原班级学生给她绘制的贺卡,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翻一翻。
在如今新组成的七年级15班里,作为班主任的谢浪要管理的学生为56人,相比之前减少很多。据曾礼介绍,2幢新教学楼最大可以满足60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就读。2017年春季,在校学生为2581人,就目前开设的40个教学班当中,平均一个班为54人。
“我曾问过我的学生们,对新校园的感觉如何,他们都很激动,大呼‘太爽了’!”谢浪笑言,如今孩子们的课桌凳都是标配的套装,采用模压板构造,美观实用。教室也更加宽敞,并配备多媒体设施,这让教学也变得更加便利。
学生的学习环境好了,学校的师资配备也更加出色。据了解,目前该校教职工从搬迁前的149人增加到162人,新进教室有硕士研究生2人,“985”高校毕业生2人,“211”高校毕业生1人。政府按200元/人的标准和220元/人的标准落实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及乡村工作补贴,增强了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邀请名牌学校教师来校授课,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全校学生每天“免费吃肉”
四类学生还享生活补助
彭水二中的顺利搬迁,离不开彭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据了解,2013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投资2.4亿元对保家中学进行整体迁建,新建彭水第二中学,2016年11月正是投入使用。此外,对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
朱连学介绍,按照目前的资助政策,对于建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儿童、孤儿四类学生,每生每学年均可收到1250元生活补助金。2016年已经投入经费661250元,1058名贫困学生受益。
除此之外,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每生每天4元补助。按照全年200天教学期,彭水二中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孩子们享受到了这4元的补助——免费吃肉。
在食堂里,记者看见挂在立柱上的一块小黑板,上面是“营养改善食堂菜谱公示”。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逢单数日有猪肉吃,逢双数日有牛肉吃。“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可以不花钱吃到荤菜。”朱连学说,就拿午饭来说,学生只需要再出3.5元到4元,配上米饭和素菜,就能保证吃饱。
通过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和4元营养改善金,学校通过对学生们进行体质监测显示,学生体质均有明显增强。
加上已经免除的学费、书本教辅费、住宿费,上学对于学生和背后家庭来说,都不再是负担。“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么舒适的环境下认真读书,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看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校长段照川微笑着说着,眼睛里满怀着期望。
彭水教育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3年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
据彭水县教委工作人员介绍,结合教育扶贫工作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经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县教委、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相继制定了《彭水自治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教育扶贫工作。
彭水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1所,其中公办学校155所,民办学校56所。在校学生116710人,其中学前教育21403人,小学51621人,初中25783人,普通高中14092人,职业教育3811人。全县在职公办教职工6475人、退休教职工1977人。全县学校占地242.8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4.89万平方米。
2014-2016年,当地已累计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项目87个,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71852平方米、运动场53998平方米。其中,2016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项目22个,总投资6353万元。
此外,2016年新开工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4.939亿元。目前,6个项目已经完工,其余计划今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约3.5亿元。
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2016年全年参与“国培”、“市培”和县级相关培训累计达9000余人次。2017年,已招录教师24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985”及“211”高校招录32人,拟招录特色岗位教师和全科教师50余名,补充边远农村学校教师欠缺,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方面,2016年落实各类资助资金11118万元,收益学生77526人,惠及家庭70172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