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来这里破解神秘“巴蜀图语”

22.06.2021  19:00

这是一座中华5000年文明的宝库所在地,密密麻麻地“巴蜀图语”带来了无数的谜团等待每一个人去破解,22000册考古文博图书带你尽览中华文明的璀璨光华。

22日,重庆首个以考古文博图书为主的图书馆——枇杷山书院,正式对外开放。依托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大楼旧址打造而成的这个书院,将成为重庆文旅融合的又一高地。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枇杷山书院将在工作日正常对外免费开放,读者可以在这里尽情领略历史文化的独有魅力。

书院目前只提供在馆阅读,并不提供外借服务。

神秘“巴蜀图语”布满书院墙壁

走进位于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大门旁的枇杷山书院,铺面而来的,就是数米高布满“巴蜀图语”的墙壁。

手形”“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这些至今还是一团迷雾的百余神秘的巴蜀符号,等待每一个考古文博专家和爱好者的破解。

白九江说,巴蜀符号指古巴蜀地区铸印或刻划在器物(主要是铜器,也有少数漆器、陶器)或印章上的一种定型化的象形文字,是古巴蜀文化体系的一种表现。

许许多多的巴蜀符号中,面具纹、神树纹、眼形器纹、手形纹、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等,仍然带有原始巫术色彩,这些符号不能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地宣读,只有当这些图形符号构成一组特定的“符号”时,它们才有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这些莫名其妙的解释为“巴蜀符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它们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或是某种特定的标志即地域性宗教符号?或者,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带有“巴蜀符号”的器物出土较少,加上没有历史文献的记载,“巴蜀符号”也一直没能被破解。

我们将这些‘图语’铺满书院的墙壁,一个是用作装饰,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如今仍然让所有人迷惑不解的‘图语’,能在未来得到逐一破解,并由此进一步了解古巴蜀地区人们的故事。”白九江说。

22000册考古文博图书让你尽览中华文明

白九江说,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将把枇杷山书院打造成历史文化阅读空间,文化遗产研学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分享会、专家科普讲座、培训课程等主题活动,使其成为重庆考古人的“会客厅”,文博学术交流的“大讲坛”,重庆历史文化与文博图书的“知识窗”。

书院目前上架书籍22000册左右,以考古文博类书籍为主,涵盖文学、历史、经济、政治、艺术、古建、文化等种类,藏书内容丰富,对展示重庆历年来的考古成果,传承巴渝历史文化,深化学术研究,加强交流互鉴,做好文物工作,促进文旅融合等,都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另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图书专柜。

此外,位于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区的文旅融合项目也在积极的推进中,将由考古虚拟展示与体验馆、历史文化陈列馆和重庆故事馆组成。

在考古虚拟展示与体验馆中,将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打造一个可感、可视、可知的综合平台。

历史文化陈列馆将以透明库房的形式,全面、多层次的展示文物资源,解读文物背后的文化遗产信息,讲好文物故事,其中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即将完成布展。

而在已完成主体修缮的重庆故事馆内,将策划与建筑历史时代相符合的主题展览设计。

白九江说,下一步,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将一体化盘活院区文物资源,充分利用青少年实践基地,推动研学游。

同时,利用研究院丰富的文物资源,授权文创企业,做好IP开发,打造巴渝考古IP新标识。创新体制机制,让社会参与文物利用,推动文化传承,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融入生产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的殷殷嘱托。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