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白公祠曾与洛阳白园齐名 如今只剩一铜像

26.08.2015  11:27
忠县白公祠曾与洛阳白园齐名 如今只剩一铜像 - 重庆新闻网
忠县白公祠曾与洛阳白园齐名 如今只剩一铜像 - 重庆新闻网
来源: www.cqrb.cn

8月20日,忠县白公祠内树木郁郁葱葱。        特约摄影 苏思

白公祠内陈列着丁房阙(前)与无铭阙(后),内容倒是丰富,但游客不知主角是谁。

提起忠县旅游,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江上盆景”石宝寨。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地还有一个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修建于明代的白公祠。

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白居易祠庙之一,白公祠曾与洛阳白园齐名。但如今,白公祠中,除了两座白居易铜像,却难觅白居易的“踪迹”。

一个事实是:公元818年,白居易被贬任忠州(重庆忠县)刺史,在忠州的20个月里,他劳民事,劝生产,励农桑,并留下了百余首传诵至今的忠州诗词。

出生于忠县的著名作家马识途曾指出,白居易在忠州创作的诗词,“更能体现他‘补察时政’‘泻导人情’为人民而歌唱的特点。

更有专家表示,白居易在忠州创作的《竹枝词》四首,早于刘禹锡,开创了写作竹枝词的先河。

8月20日—21日,记者来到忠县,找寻白居易的踪迹。

现状

多种文化形态杂糅,白公祠仅有白居易铜像

要开学了,专门带孩子来看看白公祠,但逛了一圈,怎么连白居易的一首诗都没找到?”8月20日,带着儿子到白公祠纪念的游客杨昌树有些纳闷。临走前,他与家人在一尊白居易铜像前照了张合影,失望而归。

这,并不只是杨昌树一人的疑惑。

县志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忠州知州马易从敬重白居易,倡议建祠祭祀,州人无不乐从,遂“诛茅辟,日督匠作从事,秋尽成堂三楹及醉吟阁两掖楼”,从此,白公祠成为历代文人凭吊白居易的圣地。

8月21日,当记者随地方学者、忠县职业教育中心高级教师林亚才走进白公祠时发现,临江而建的白公祠依然气势恢弘、大树参天,而“主角”白居易却被淹没在众多文化之中。

如今的白公祠占地24亩。在白公祠门外的广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由汉砖砌成的忠县历史文化墙,两旁分别配有四扇精美木雕。

走进白公祠,一尊白居易的铜像立于桂花树下,铜像背后,集中陈列着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的丁房阙与无铭阙,以及国家一级文物乌阳阙的复制品。

忠县是汉阙之乡,在全国发现的20多座汉阙中,忠县独占5座。”林亚才介绍,2001年,位于忠县忠州镇的丁房阙与无铭阙被搬迁至白公祠内,以展现忠县的汉阙文化。

记者试图寻找白居易的“身影”,顺着汉阙北方的石梯拾阶而上,眼前依次出现的是纪念秦良玉的太保祠,以及县级文保单位老关庙。40分钟后,当记者行至白公祠的核心部分白园里,仍一无所获——整个白园已成为忠县文物局的办公室与库房,只有入口处的白居易半身铜像还在提醒我们这里曾经的“主角”是谁。

此外,白公祠内还散布着清代的冯氏华表、醒酒桩等文物。

马易从在倡建白公祠时曾期望‘后之君子,从而恢拓之,则与巴山蜀水共长也’,但现在白居易在白公祠却没有当上‘主角’。”记者在忠县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学者感叹,如今,白公祠有汉阙、汉砖、太保祠等,“内容是丰富了,但游客却不知道白公祠究竟是为何而建,主角究竟是谁。

硬件

文物用地不足,库区文物堆积白公祠

与洛阳白园齐名的白公祠,为何没有让白居易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记者走访发现,无论从整体规划,还是重点打造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林亚才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洛阳白园时的那种震撼感,“园内分为墓体、诗廊等几个区域。碑上刻有中国最大的石书——《醉吟先生传》,园内纪念物与苍柏牡丹相映衬,肃穆之外更有一份雅趣……

那么,忠县白公祠为何主次不明、区域规划不明显?

主要是文物用地不够,只能暂时存放一起。”忠县文物局局长陈云华坦承。

据了解,解放后,白公祠曾驻过军队、办过医院与学校。上世纪70年代,白公祠一度成为养鸡场,直至80年代初,白公祠彻底荒废。1986年,在政协委员与专家的呼吁下,县政府拨款3万元重新修缮了白公祠。白公祠内的白园由几个展馆组成,里面展示着白居易的诗词以及他教忠州百姓烤制“香山蜜饼”等塑像。

2001年左右,原忠县文管所办公楼成为危房,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办公地点,文管所被迫从老县城搬迁至白公祠,白园展厅随即被辟为文管所的办公地点与文物库房。

而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上涨,考虑到白公祠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集中展示平台,不少抢救性发掘的文物,如汉阙、汉砖、太保祠等都被一一迁至白公祠“存放”,由此,白公祠的“主角”越来越多,白居易的踪迹便越来越模糊。

软件

学术力量薄弱,挖掘远远不够

不仅仅是白公祠的硬件缺位,在学术层面,我们对白居易的挖掘也远远不够。”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陈仁德如此总结。

陈仁德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忠县民间自发成立了白居易研究会,由他担任会长。然而,因为经费紧张、研究团队都是业余人员,研究会在出版了《白居易忠州诗注》《白居易研究》等著作后,渐渐销声匿迹,“我们虽然也在白公祠内举办过诗词会,但都没什么影响,此举更像圈内人士的自娱自乐,并没有上升到大众文化层面,更谈不上影响力。

对于在白居易忠州诗词研究上的薄弱,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深有感触。“白居易先后任四州地方官,分别为江州司马,忠州、杭州、苏州刺史,而历代学者在论述白居易的为官生涯时,往往忽视了忠州,这也直接导致现宣传‘忠州白居易’时,没有看点。

规划

其他文物将移至博物馆,白公祠下月全面升级

忠县白公祠将何去何从?“主角”白居易何时回归?

8月21日,记者在陈云华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套《忠县白公祠展陈方案》。陈云华说方案由有关设计单位编制,经县里多次评审优化后实施,“即将在下月启动”。

记者看到,方案中,白公祠将扩大到70余亩,并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其中,在白园内,将有4个展厅分别展出白居易的生平、诗歌,以及他在忠州种花植树的场景。白公祠内,也会出现以展示白居易忠州诗词为主的“乐天诗廊”,以及用花岗石做的纪念墙等。

同时,白公祠内存放的汉阙等文物,都将搬进附近的忠州历史博物馆;忠县文物局,也将迁往别处办公。

博物馆是忠县的重点文物工程,占地二万五千平米,明年开放后,整个忠县的文物都将在这里安家。”陈云华说,“届时,白公祠将彻底姓‘白’。

对于白公祠的重新打造,鲜于煌建议,应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如与旅行社合作,将白公祠设计在石宝寨等经典线路之中,“洛阳白园就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与龙门石窟设置有套票,白公祠也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吸引游客。

此外,重庆市社科院文史专家邓平建议,在结合旅游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手段对白居易在忠州的生活进行宣传,如将白居易在忠州的故事拍摄成为影视等,“让白居易给忠州留下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这张久已蒙尘的文化名片魅力再现。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