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评论员: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二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31.08.2015  10:24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不断交流融合、走向团结统一的发展史。中国56个民族及其先民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因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从容自信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命运紧紧相连的56个民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更需要凝聚起团结的力量。而团结的根基、力量的源泉,最根本的是增进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方面,民族教育担负着特殊的使命。

  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心相聚,根本的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各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往开来的保证。要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确保他们在思想上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让各族青少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要把法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各族孩子心中植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法律意识。

  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抓紧抓好。要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校园,用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青少年熟悉的语言,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讲清楚。要开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古往今来,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势方兴未艾,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要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就应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通过民族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从边疆来到内地,从山区、牧区来到城市,获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要通过推广民汉合校、混合编班,以及各种形式的结对手拉手联谊活动,不断促进各族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砥砺前行的民族教育,只有在凝心聚力中才能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