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恐龙化石开口说话的“青年寻龙人”
新华网重庆5月3日电(韩梦霖)“很多时候,我们做科学研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单位需要你做什么、这个行业需要你做什么,你才能做什么。”这是代辉对从事古生物研究的一个亲身感受。
1987年出生的代辉,博士毕业后作为引进人才,是重庆最年轻的古生物专业博士。来到重庆之前,代辉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恐龙足迹,他的博士论文主题就是对重庆綦江恐龙足迹的研究。
2015年,云阳普安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发现后,代辉肩负学术带头人重任,带领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研究团队开展云阳恐龙化石研究工作。
“单位把我定为恐龙化石研究这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后,我就从恐龙足迹开始转向恐龙骨骼的研究,学习恐龙骨骼方面的知识。好在我以前做恐龙足迹的研究,所以上手也非常快。”代辉回忆。
边学边搞研究的代辉很快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云阳普安恐龙化石群的发掘不断有新的进展,2017年在恐龙化石墙面世后不久,社会关注度更高,代辉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顿觉“压力山大”。
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对恐龙化石进行修复。新华网 马天龙摄
“云阳这个恐龙化石群发现过后,经过新闻发布会报道,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到了地方上又是以项目形式开展研究和发掘工作,要求我们在项目周期内就要完成相关的研究工作。而且我们不仅要把文章写出来,研究成果还要得到同行的认可才有发表的可能,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所以我们的研究成果什么时候能出来,那个时候是没底的。”代辉说。
不仅如此,代辉和其他科研人员还要在研究的同时,参与野外发掘工作和其他事情,往往刚开始进行研究,就有别的事情找来,把思路岔开了。
为了加快科研进度,从2018年到2019年,代辉和他的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下班回家以后工作到半夜。“我们的科研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节假日进行,因为只有那个时候你才有整块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写文章做科研,这个时候效率是最高的。”代辉说。
2018年国庆期间,代辉抱着一筐恐龙化石,把自己关在衣帽间整整7天,每天几乎没早于2点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继续研究。
辛苦的付出终于获得回报。代辉和他的同事们研究成果出得非常快,截至目前已完成了8篇论文,有5篇被SCI接收发表,发现了磨刀溪三峡龙、普安云阳龙和普贤峨眉龙三个恐龙新属种。每一次研究成果的发表,都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相关科研工作的推动下,云阳已经决定在恐龙化石群遗址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恐龙公园,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人员在显微镜帮助下对化石骨骼进行精修。新华网 马天龙摄
更多的科研工作还在等着代辉,在208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里,修复、装架和研究工作每天都在忙碌地进行着。在代辉看来,手里每一块骨骼化石都有开口说话的可能,告诉我们远古世界未知的秘密,“寻龙”的目的不仅在于找寻埋藏地下的足迹,更利于保护好这片古老的自然资源。
“化石的保护在全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难题。重庆化石这么多,后期我们要做化石保护技术、保护手段方面的研究,对我们目前发掘的化石、野外的化石墙遗址进行更好的保护。”代辉说。
编辑: 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