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测测你是否患有职业耗竭症 专家:学会享受工作
蒙华庆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城市快速发展,给都市人群带来了便捷的生活,也伴随着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果你上班总是感觉头痛困倦,情感干枯无趣,甚至恶心呕吐,要警惕是否患上了职业耗竭症。
昨日,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心理创伤康复治疗与危机干预高峰论坛举行,会上,职业耗竭受到到场专家的关注,专家针对如何判断、避免、调整职业耗竭展开了讨论,更为如何判断、调解耗竭支招。
这张问卷测测你是否属于职业耗竭
在量表测试中,得分在50分以下,工作状态良好;得分在50—75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得分在75—100分,建议休假,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得分在100分以上,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辞职,不工作,或换个工作对人生更积极。
重庆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蒙华庆教授称,测试得分100分以上,就有可能是职业耗竭症状。
蒙教授介绍,各行各业都可能出现职业耗竭的情况,因此人们需要对职业耗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并要及时干预调整。
首先,职业耗竭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症状,包括三个症状:
情感衰竭:情感疲乏干枯,筋疲力尽…
“我不确定我还能这样坚持多久”
人格解体:愤世嫉俗、同情心丧失…
“对患者或其他人不再在意”
缺乏个人成就感:怀疑工作的意义和质量,失控感…
“我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具体表现包括躯体症状(失眠、疲乏、头痛、胃肠不适)
心理症状包括易怒、愤世嫉俗、难以集中注意力
从临床症状识别职业耗竭,主要体现在躯体症状、心理表现以及其他行为状态
蒙教授称,职业耗竭源于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持续压力和自身对压力的心理状态。职业耗竭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会对个体造成生理、心理及态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临床上表现为:
躯体症状:疲劳、头痛、睡眠问题、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及慢性病等
心理表现:抑郁、焦虑、易激惹、失望无助、受挫愤怒、自尊心下降等
其他行为状态:回避朋友,减少社交,与家庭的关系受损;对工作、服务对象、同事、上级及组织产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不满意感增加,迟到缺勤,工作业绩下降,工作调换频繁甚至辞职;过度依赖烟酒、咖啡及药物等逃避行为。
专家支招:
面对职业耗竭 如何有效减压
蒙教授称,职业耗竭与工作压力有很大程度关系,要学会享受工作,工作是生活的版块之一,是生活“锦上添花”的一个组成板块,每一块都有其独特价值,不能视之为生活的敌人,同样也不要因为工作比重过大而导致生活分量的减轻。可用以下办法调解减压:
1、面对真实自我
了解自身需求,审视真实的自我,切忌不知疲倦地工作
2、周期性地评估工作内容和状态
每周评估工作的进度,并减少或排除任何不必要的任务;
将剩余的工作列为可执行的表格;
周期性地对目标、技能及工作热情进行评估与调整。
3、增加对耗竭的抵抗力
培养心理压弹力和耐力,保持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激发动机和表现;
乐于与同事分享,建立起工作信任网络;
连接社交媒体,分享个人兴趣爱好。
4、保证充足的休息
将获得充足睡眠及定期锻炼列入你的日程安排;
充分利用假期,调整自己的目标与期望;
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并关注自己的个人需求。
5、情感宣泄
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和悲痛,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如:大喊、倾诉,或通过运动、写作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面对职业耗竭症状严重的患者,蒙教授表示,患者必须就医,必要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专家提醒:
耗竭与抑郁存在重叠的症状特征
蒙教授介绍,根据一项纳入5575例受试者的研究显示,耗竭评分(MBI)和抑郁严重程度(PHQ-9评分)呈显著相关性,且耗竭各个维度症状均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
抑郁症体现的心情抑郁、低落,丧失兴趣或愉悦感的两个核心症状,同样也是耗竭的症状特征。职业耗竭可能是因负性工作环境所致的抑郁症状,甚至可能是“抑郁的一种形式”。因此,对职业耗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者 赵方敏 毕克勤 实习生 项舒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