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远离慢性病,快收藏这份超全健康生活攻略
活动现场 记者 黄宇 摄
华龙网消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逐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今(31)日,重庆市卫计委组织开展第12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活动,以“三减三健 全民行动”为主题,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慢性病,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三减三建”是什么意思?
“三减”:减少盐类摄入,减少糖类摄入,减少油脂摄入;
“三健”:倡导健康口腔,倡导健康体重,倡导健康骨骼。
这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7-2025年重点突出的六个方面工作。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以重庆为例,2017年全市男性吸烟率在50%左右,居民平均每日摄入盐10.1克(超标率73.3%),食用油平均每日摄入58.8克(超标率88.5%),每天主动锻炼的比例不到50%,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超重肥胖的比例达到41.5%,农村儿童龋患率超过了40%。
2017年,重庆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比例为89.31%,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据悉,2009年,重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一阶段行动。经过九年行动,营造了较好的健康支持性环境,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创建了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1872个,累计培训健康指导员1.73万余名,指导居民106.79万余人。
同时,每年在29个区县探索性的开展了高血压患者及家庭主厨减盐控油干预项目,以高血压患者、家庭主厨为干预对象,探索高血压患者减盐干预手段。在4个区县实施了骨质疏松防治推广项目工作,在全市开展健骨操的培训与推广;29个区县积极推行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口腔涂氟项目。
关于这些“三减三健”知识,赶紧收藏照做!
减盐——
1. 认识高盐饮食的危害。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 控制食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3. 使用定量盐勺。 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使用定量盐勺,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4. 少吃咸菜多食蔬果。 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建议每餐都有新鲜蔬果。
5. 少吃高盐的包装食品。 少吃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建议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
6. 逐渐减少钠盐摄入。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7. 阅读营养成分表。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8. 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9. 关注调味品。 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
10. 警惕“藏起来”的盐。 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建议少食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减油——
1. 科学认识烹调油。 烹调油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但过多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 控制烹调油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3. 学会使用控油壶。 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4. 多用少油烹调方法。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凉拌、急火快炒等。
5. 少用多油烹饪方法。 建议少用煎炸的方法来烹饪食物,或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6. 少吃油炸食品。 少吃或不吃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和少点油炸类菜品。
7. 少用动物性脂肪。 建议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性油代替,食用植物性油建议不同种类交替使用。
8. 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 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9. 不喝菜汤。 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汤泡饭食用。
10. 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 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减糖——
1. 减糖要减添加糖。 各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或称游离糖)的摄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2. 认识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是蔗糖。
3. 糖的危害多。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4. 控制添加糖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5. 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是儿童青少年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6. 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 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
7. 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 建议减少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在加工过程添加糖的包装食品摄入频率。
8. 烹饪过程少加糖。 家庭烹饪过程少放糖,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减少味蕾对甜味的关注。
9. 外出就餐巧点菜。 在外就餐时适量选择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拔丝地瓜、甜汤等含糖较多的菜品。
10. 用白开水替代饮料。 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约8.5杯)水,女性最少饮用1500mL(约7.5杯)水。
健康口腔——
1.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1次。睡前刷牙更重要。
2 . 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3.家长应帮助或监督6岁以下儿童刷牙。
4.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好习惯。
5.餐后、食用零食、饮用碳酸饮料后,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6.减少吃糖次数,少喝碳酸饮料。饼干、冰激凌、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粘度大的食物容易引起龋病,应减少摄入频率。
7.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健康体重——
1.少食多餐“少食多餐,每顿饭适量,暴饮暴食和节食不可取。
2.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
3.适当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
4.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充分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这样会很容易造成肥胖的。
5.少食用垃圾食品,像油炸类、腌制类的垃圾食品会导致我们体内的脂肪快速增长。
6.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心态美的人,生活也不会差。
健康骨骼——
1.从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联系。
2.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3.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4.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6.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华龙网记者 黄宇 实习生 冯茴花
原标题:@重庆人:远离慢性病,快收藏这份超全健康生活攻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