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是文明参与者,也是文明受益者
永川区子庄小学,学生午餐后展示餐盘。(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陈仕川/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3月1日,《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在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深入乡村、社区、商圈、交通枢纽等地,感受重庆各地的文明新风。
据了解,《条例》根据30余万份有效调查问卷和多方征求意见结果,列举了群众广泛关注、各方反映比较集中的重点问题,如抢占霸占座位、随地吐痰、高空抛物、餐饮浪费等。《条例》分六章共61条,从维护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提倡文明出行、倡导文明用餐、文明使用网络等14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规范。
《条例》凝聚着广大市民的文明共识,是全体市民新时代的“文明契约”。记者走访见到,社区规范实施垃圾分类、乡村竖起文明“风向标”、志愿者为居民解决高空抛物的烦恼、公共场所讲卫生守秩序的文明风尚逐步形成……每一位市民们既是文明参与者,也是文明受益者。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条例》正式实施,希望用德法并举的方式,切实推动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公共卫生 垃圾分类已成文明新风尚
《条例》第十二条针对维护公共卫生提出,市民应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不随意弃置、焚烧。
3月1日上午8点,两江新区翠云街道翠竹苑小区居民在志愿者何亮平的引导下依次排队,准备投放已分好类的生活垃圾。
今年57岁的何亮平告诉记者,他们全家人都是小区志愿者,去年他家还被评为“垃圾分类示范家庭”。正读高三的儿子,课余时间也会向同学发放垃圾分类的传单。这也是翠云街道开展的“小手牵大手”宣传活动,让志愿者走进学校,让垃圾分类意识厚植年轻人心中。
何亮平和妻子利用下班时间走进楼栋,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倡议书。耐心解答居民们提出的有关垃圾分类的问题。“大家都是邻居,由我们来做居民的工作,大家更容易接受。”何亮平说。
“翠云街道投入80万元分批次建设108个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已全部投入使用。集中投放点设置的是密闭收集箱体,不仅外形美观,还能防止异味散发。”街道党工委书记谭于介绍说,翠云街道除了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还设立了监督员、培训员和执法员,这是街道首创的生活垃圾分类“五员”管理制度。
在渝北区龙山街道旗龙路社区春风城市心筑小区,社区春风党支部和物业公司党支部两个党组织齐抓共管,共建引领垃圾分类。
线下,小区的党员担任志愿者在小区张贴海报,在电子屏发布宣传标语,营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联合龙山街道环保基地开展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知识讲座和手工制作主题活动。线上,党组织运用网格群和业主生活群,发布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分布情况,转发重庆市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的重要推送信息。
据了解,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3%,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9%。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4%。此外,全市共2866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示范行动,垃圾分类已成为全市文明新风尚。
3月2日,渝北区木耳镇石坪村简家湾,村民背着刚刚采摘的儿菜从干净整洁的便道上经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条例》第十四条针对维护乡风文明提出,市民要遵守村规民约、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保护乡村风貌等。
3月2日,记者来到渝北区木耳镇石坪村简家湾,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村民们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乡风文明“双管齐下”,他们过上了城里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72岁的彭章兰嫁到简家湾已有50余年,与这里113户人家朝夕相处。她说,过去的简家湾房前屋后鸡鸭乱跑、家家户户柴木乱堆、路面坑坑洼洼,这些年来,有办法的村民都纷纷搬走。
去年下半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启动,简家湾彻底变了样。彭章兰家的砖房变身为青砖勾缝、白墙灰瓦的乡村小楼房,墙面还有大幅水墨山水墙绘,院门种满政府送来的茶花、三角梅,十分漂亮。
“环境变好后,村里开展了人居环境‘红黑榜’评比工作,为乡风文明建设树起‘风向标’”。石坪村村干部刘兰告诉记者,“红黑榜”自去年12月开始,每月由村干部、党员代表、保洁志愿者、群众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对113户居民从室内卫生、院内卫生、院外卫生、垃圾分类、邻里关系等方面展开考核,至今已张榜3次,累计有12户上红榜、6户上黑榜。
随着“红黑榜”的公示,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上了黑榜的“后进生”,及时整改,争先成为红榜上的“优秀生”。在最近一次张榜中,“黑榜”暂缺。
社区文明 社区志愿者守护“头顶安全”
《条例》第十三条针对维护社区文明提出,市民应遵守不违法搭建,不侵占通道和绿地等公共空间;不从建筑物中向外抛掷物品。
高空抛物坠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3月3日,记者走进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了解到这里有一支“守护头顶”志愿服务队伍。
“守护头顶”志愿服务源自于一次居民投诉。去年5月,71岁的周德书婆婆和孙子在楼下打乒乓球时,楼上突然扔下一桶泡面。看着掉在地上,溅了一地污渍的泡面盒,周德书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她立刻赶到社区,将这一幕向工作人员反映。
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周德书一同挨家挨户上门排查,找到高空抛物的居民并对其进行宣传教育,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消除这个隐患,沪汉社区在各小区显眼处制作了“杜绝高空抛物”创意宣传栏。1个月后,社区又专门组建了一支“守护头顶”志愿服务队伍。10余位志愿者通过定期走访发放宣传单、开展院坝会宣讲、联合共建单位举办“民法典进社区”讲座等多种形式,对高空抛物的恶劣影响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辖区居民共同守护“头顶安全”。
现在,沪汉社区的高空抛物行为逐渐消失,看着老人小孩在整洁的地面放心玩耍,周德书和邻居们都拍手叫好。
文明出行 出行有秩序 市容共维护
《条例》第十一条和十二条针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提出,市民应着装得体,举止文明,不高声喧哗,不说粗话脏话;等候服务依次排队,上下楼梯靠右通行,乘坐电梯先下后上;爱护市容环境,不随地吐痰、便溺,不违规张贴、涂写广告或者随意刻画。
“这位老师,商圈里不能遛狗,麻烦你带它离开。”3月2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戴着“文明劝导员”袖标的城管队员正在劝导几位遛狗的市民。
“作为江北区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我们的职责就是劝导制止街边小贩乱摆放、市民随地吐痰乱扔烟头遛狗等不文明行为,维护好市容市貌。”观音桥商圈城管执法队员裘学和同事实行两班制,全天候对辖区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干了15年城市管理工作,裘学切实感受到了市民文明习惯正逐渐养成。“这几年,随地吐痰、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慢慢消失了。偶尔会有一些市民躺在花坛上,但在劝导后也能立即改正。”裘学表示,公共场所讲卫生、守秩序的文明风尚正逐步形成。
下午5点,记者又来到远东百货与民生银行之间的路口。红路灯下身穿绿色马甲,戴着“文明劝导员”袖标的志愿者陈群十分显眼。她手持一面写着“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点赞”的红色旗子,时不时吹下口哨,指引市民有序过马路。陈群在观音桥商圈上班,每天下班后会到这个路口做“文明劝导员”,除了引导市民过马路,陈群还要给外地游客指路,搀扶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
“2015年我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几年来我目睹到了市民过马路的变化。”陈群告诉记者,这两年,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的行为明显减少,逐渐养成了过马路走斑马线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文明用餐 大学发起“光盘行动”
《条例》第十六条针对文明用餐提出,餐饮经营者应在显著位置张贴或者摆放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等标识,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适量取餐、剩余打包;个人用餐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3月3日中午,正值用餐高峰期,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高香琦同学照常来到学校食堂开展文明督导员的志愿服务工作。身着红色志愿马甲的她穿梭在用餐人群中,督促同学们按需点餐,尽量吃完盘中的食物。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重庆大学校团委发起了一项特别的“光盘行动”,呼吁广大师生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将雷锋精神落到实处,在全校范围形成文明、科学、理性、健康的餐饮消费理念。
本次“光盘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人数达上千人。自2020秋季学期起,重庆大学便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线上“‘光盘’打卡”行动,号召学生在每次“光盘”后使用微信小程序拍照打卡,记录“光盘”成果,打卡满30天还可获得体脂秤、保温杯、电子书等奖品,激励学生养成“就餐必光盘”的良好习惯。
新学期开始,校团委推陈出新,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线下招募学生志愿者组成文明督导员队伍,在食堂点餐处引导师生自觉排队、提醒合理点餐,在食堂餐具回收处维护餐具回收秩序、督促节约粮食。
记者在餐具回处看到,学生们倾倒最多的是汤汁、骨头之类的残渣。负责打菜的阿姨说:“现在学生们大都能做到按需取餐,食量比较小的同学还会主动提醒我们少打一些饭菜。”
“‘光盘行动’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落实到每一天的每一餐。”徐骏飞是一名大一学生,目前已坚持了数十天的线上“‘光盘’打卡”。他告诉记者,参与活动坚持打卡并不单纯是为了奖品,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餐后小仪式让爱惜粮食的意识根植于心中。
高香琦也坦言:“节约粮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当志愿者以来,看到很多同学在自己的鼓励和监督下做到了‘光盘’,我觉得特别欣慰,感觉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公共秩序 排队乘公共交通 让座很普遍
《条例》第十五条针对文明出行提出,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靠右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不闯红灯,不跨越隔离设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先下后上,主动给需要关爱的老、弱、病、残、孕等乘客让座,不外放电子设备声音,不妨碍驾驶人安全驾驶。
“婆婆你慢点,我来帮你拿。”3月4日下午,两江新区鸳鸯公交站旁,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快步跑到一位老婆婆旁边,帮他拎起手中的一袋菜,搀扶着婆婆上了607路公交车。
“这样的事情我经常都会看到,真切感受到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607路公交车司机殷豪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乘坐公共交通有序排队、主动为老年人让座等文明行为正成为人们的日常。
记者在现场看到,等待上公交车的乘客虽然不少,但是大家都有序排着队,也并没有因为婆婆上车有些迟缓而催促。
“看见老年人、抱着孩子的妈妈或者孕妇等时,乘客们总会主动让出座位。”殷豪说,607路公交车从两江新区鸳鸯公交站到南岸区弹子石腾黄路公交站,沿途老年人乘客非常多。值得高兴的是,一旦有老年人上车,一般都会有年轻人主动给他们让座。发现老人们提着重物时,还会主动搭把手帮他们拎。
殷豪还表示,现在乘客们也都能够自觉遵守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的文明规范,即便有个别不遵守的乘客,车上的其他乘客也会提醒。“随着大家素质的提高,原本需要不断宣传的文明礼仪已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在6号线黄泥塝站,记者同样感受到文明的气息。3月2日早高峰时,黄泥塝轻轨站人头攒动,不过出站口的扶梯上,不着急的乘客依次排队,靠右站在扶梯上,将扶梯左侧的通道空出来,供着急的乘客通行。而在地铁到来前,大部分旅客都自觉在轻轨站台门左右两侧排起队,将中间的通道空了出来,留给下地铁的乘客通行。地铁到站后,乘客们也能做到先下后上。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文明礼仪、遵守文明礼仪。”市民李女士感叹道,正是因为大多数人自觉遵守文明礼仪,才能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文明风气。
本版稿件由记者崔曜、张莎、杨铌紫、周松采写
原标题:我们既是文明参与者,也是文明受益者《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本报记者感受各地文明新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