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的家乡话 有趣的重庆俚俗语
俚俗语是什么?
汉语中有一些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这些固定短语或句子统称为熟语,例如成语、格言警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惯用语(戴高帽)、歇后语(孔夫子搬家——都是输)、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俗语(雷声大雨点小)。
在熟语的各个类别中,成语和格言警句主要来源于古代和现代的书面语或者名人名言,具有全民性和书面语色彩,其他几类则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很多还是特定方言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俗语就是指有口语色彩的通俗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俗语。
重庆俚俗语有哪些特点?
1.语音:
俚俗语往往是某个地方的人民语言上的创新,具有明显的方言特征。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在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俚俗语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俚俗语的语言特点首先反映在语音上:
三月的菜薹—不嫩(论)
(重庆方言中有些字en、uen不分)
土地老汉搬家—神(承)不住了。
狗吃粽子———不解(改)
(重庆方言里此改解同音)
由于方言语音的不同,字面相同或相近的俚俗语不同方言区的人的理解可能有不同,例如:
叫化子卖米——只有这一升(身)
(指衣服不多)
例如:“不管到哪里去,我都是叫化子卖米—只有这一升(身)。”这是因为重庆方言中en与eng,不分,都读en,所以“升”与“身”谐音。
而陕西渭南地区的方言,引出的注解是“没几声”,因为在渭南话中,“升”与“声’,谐音,都是后鼻音eng所以实际上是说“讲的话不多,没有几声”。例如柳青的《创业史》:“高增福是啥东西?凭啥当农业社的副主任?论讲话是叫化子卖米——没几声(升)就完了,论办事,他没能力!”
2.词汇:
各地的方言词也各有特色,人民在创作俚俗语时往往灵活运用当地的方言词,使语言显现出鲜明的地域性,重庆方言俚俗语中就包含有大量具有特殊意义的方言词。
惯用语如:
扯把子(吹牛撒谎)
软打整(温水煮青蛙)
敲棒棒(敲竹杠)
再如:
宝器
像活宝爱出洋相又带傻气的人。“宝器”本指宝物一类器物,供人把玩言行土俗而带傻气的人常被人耍弄,进而被称为宝器。也有人写作“宝气”,当指宝器之人表现出来的傻气,非指宝器之人。相当于“宝里宝器”。
例如:那个宝器,经常遭别个逗起耍。
(那个傻瓜,常常被别人逗弄欺负。)
歇后语如:
癫格宝吃豇豆——悬吊吊的
(癞蛤蟆吃藤豆——悬得很)
担沙罐挞扑爬——没得一个好的
(担着沙罐摔跤——没一个好的)
缺牙巴咬虱子——碰倒了
(缺牙齿咬虱子——碰巧了,类似于“瞎猫捉耗子”)
谚语如:
腰长肋巴稀,定是懒东西
(腰长肋骨稀的人一定是懒人)
黄棒手烫
(赌博的新手手气都很好)
不是汗衫不巴肉,不是瘦肉不巴骨
(不是汗衫不贴着肉,不是瘦肉不贴骨头,比喻只有亲生的孩子才会跟父母亲近。)
俗语如:
捏倒鼻子哄眼睛
(捏着鼻子哄眼睛,比喻自欺欺人)
手倒拐往内撇
(胳膊肘往里弯)
3.语法:
像重庆方言俚俗语中大量的重叠式名词(翻坎坎、吃麻麻鱼等)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构词法。如:
“百货大楼的衣服——套是套的”
(一套一套的,例如:他的借口就像是百货大楼的衣服——套是套的)
其中“套是套的”这种“量词+‘是’+量词+‘的’”的格式表示事物以什么形式存在,这种格式普通话中就没有。
4.从文化中来的俚俗语:
火锅是重庆的具有特殊风味的食物,重庆话中有一些与火锅有关的俚俗语,如:
内部油碟
火锅食物又麻又辣又烫,为了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人们用一个小碟,倒上麻油,加上味精、蒜泥等,这就是油碟,是火锅的蘸料。“内部油碟”字面意思是如果认识火锅馆内部的人,油碟的佐料就好一些(如麻油倒多一点)。作为俚俗语,用来比喻有内部关系的人,表现出对当前不正之风的讽刺。
巴倒烫
字面意思是在吃火锅的时候,烫(涮)菜不能完全放在锅里,而是要用筷子夹住,巴(贴近)着锅的边缘时上时下地数着次数烫,用来比喻被人或者麻烦事纠缠住了。
雄起
原为纤夫鼓劲号子,后指吃火锅喝酒时,喝酒的人要扛得住,不能倒下或者拒喝。
划得着
重庆过去峭公划船,划过去收一次钱,划过来收一此钱。船价虽贱,但是从早到晚,划过去是钱,划过来是钱,峭公很知足,连声说:“划得着划得着!”,“划得着”就是“划算”的意思
么不倒台
台指戏台、舞台,“么”指末尾,“么台”就是戏演完了川剧的个专门术语,戏散场叫“么台”。所以,么台就引申为结束的意思。戏演得好,会接二连三地谢幕,么不倒台。舞台表演,当然是越么不倒台越好。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指结束、休息的意思。例如:
(1)你的那本书,么台没得(结束了吗)?
(2)只要给我干,我一天办两个么台外加一顿粉子醛糟儿(农忙季节,农民工间休息时三顿正餐之外加的点心)
洗白
洗得白白净净,没了。指钱花光,也指事情落空。这个词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坐车,遇到车匪路霸,钞票挨洗白;居家,雷雨天不拔插头,咔嚓一道闪电,电视机挨洗白;发洪水,庄稼挨洗白;当官受贿,乌纱挨洗白,例如:
(1)今天让他请客,把他洗白
(2)哦嗬,洗白,电影看不成了
原标题:说说我们的家乡话 | (重庆话)有趣的重庆俚俗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