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爱叫“家运”
秦华、史喜芬和10岁儿子家运的笑容定格在相机中。
2007年8月,是史喜芬嫁到重庆忠县洋渡镇的第八个年头。8年来,她每天都要细心给瘫痪的丈夫秦华擦洗身体,以免生褥疮。
2007年9月17日,夫妇俩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经本地和《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家恩德运医院主动联系为他们夫妻做“试管婴儿”手术,喜出望外的夫妻,一刻也没耽搁,从菜园坝坐火车去了北京。
2008年10月21日凌晨5点38分,“哇……!”随着一声啼哭,秦华夫妻在重庆协和医院喜得贵子。
2013年2月10日,忠县洋渡镇,已经4岁多的儿子家运越长越可爱,父子俩玩得真开心。
2018年,9岁的儿子家运高举着自己的考试卷子奔向坐在轮椅上的秦华,向老爸报喜。
2019年1月9日凌晨6点,忠县香山国际小区门口,史喜芬领着10岁的儿子家运匆匆赶往车站,母子俩要赶在8点前到达一家武馆参加周末的泰拳训练。
2019年1月9日9点,史喜芬赶回家,跪在床上为丈夫穿衣,扶他起床。
2019年1月9日11点,儿子家运训练结束回到家,跑到卧室拿出一套厨师服穿上,嚷着要帮妈妈炒菜。
2019年1月9日15点,家运在小区公园的西北角找到绘画点,一家人坐在草地上观风景。
2019年1月9日22点,临睡觉前,夫妻俩给金鱼喂食,顺便逗逗金鱼玩。秦华说鱼缸是搬家时几个战友送的,祝愿他们全家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甜蜜幸福”!
重庆日报消息,2019年1月9日晚,笔者接到秦华夫妇的电话,希望用“专业相机”给他们照张全家福,留作儿子10岁的特别纪念。在猪年来临之际,他们希望通过重庆日报感谢当年无私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并告诉大家如今他们一家三口生活美满幸福。 1998年,16岁的史喜芬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跟随秦华来到忠县洋渡镇,成了重庆媳妇。初到洋渡镇,人们见史喜芬这么年轻又这么远地嫁给一个瘫痪病人,便生出不少“疑问”。其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这姑娘图啥呢?图秦华有抚恤金?”
嫁的人就是他
面对人们的“疑惑”,史喜芬十分淡定。她说认识秦华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缘,当时自己到医院去照顾生病的父亲,认识了也在住院的残疾军人秦华(执行公务从树上摔下致残)。那时年轻,没想到会爱上谁。但一来二往,突然有天觉得:“哦,原来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人。”史喜芬从没见过如此乐观豁达的人,尤其是在医院那个地方,生病住院的人情绪一般都不好,不是抱怨就是发脾气,秦华则恰恰相反。史喜芬那时就觉得“他好了不起”,每天不自觉地就爱听他讲部队的事,讲他的家乡重庆,和他聊天觉得很开心,她开始向往和他在一起生活。 岁月如梭,如今史喜芬嫁给秦华转眼20年过去了。
想要个孩子
“家运,走快点哟,坐不上头班车就要迟到了!”2019年1月9日早上6点,忠县香山国际小区门口,史喜芬带着儿子匆匆赶往车站,母子要到一家武馆参加周末的泰拳训练。送儿子学习,这是36岁的史喜芬每天要做的头等大事。 2007年,结婚8年,夫妻俩“想要个孩子”的愿望由于秦华下肢瘫痪失去生育能力而始终没能实现。 2007年8月,两人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经重庆媒体和《人民日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家恩德运医院先后3次免费为夫妻俩做“试管婴儿”手术,终于在2008年获得成功,并在重庆协和医院等单位的爱心接力帮助下,终于让秦华夫妇喜得贵子。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欢乐,也让这个家庭圆了与普通人家一样的美好梦想。
一家人其乐融融
转眼11年过去了,儿子已满10岁。为了更好地把孩子培养成才,秦华夫妻把每月5000多元的抚恤金大部份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前年初,夫妇俩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县城按揭购买了一套70多平米的小区房,把家从洋渡镇搬到了城里。在各级部门的关怀下,儿子也顺利地进了忠县实验小学读书。 如今,秦华夫妇的心思全系在孩子身上,每天生活既简单又充满希望。作为家庭支柱的史喜芬依然保持着当初嫁给秦华时的勤劳,每天天不亮把儿子送到学校后,马上又赶回家照顾丈夫秦华起床吃饭。 13日上午,笔者在秦华夫妇的新家,看到大门已贴上“平安如意福星照,富贵吉祥好运来”的春联,客厅和卧室分别挂着大红色的“中国结”,秦华坐在电动轮椅上,笑眯眯地在几个房间里“来回走动”。
中午11点多钟,10岁的儿子家运练完泰拳回到家里,懂事的他穿上厨师服帮妈妈炒了几个菜。饭桌上,聪明乖巧的小家运一会给爸爸夹饺子,一会给妈妈夹肉丝,一家人其乐融融。
原标题:我们的爱叫“家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