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根的中国人——我市中小学掀起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热潮
两江新区金渝学校学生在绘制花灯。
近日,国家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各个学校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刊深入走访了我市部分中小学。
不走形式 找准载体学好传统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迫在眉睫。”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昌义强调,发展传统文化一定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同时要以课程为载体,加强有关学科教材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到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环节。
“一年级在诵读歌谣中懂礼仪、二年级在《修身》课中学合作、三年级通过探究端午别称学会感恩……”在中华路小学,学校精选了春节、清明等6个传统节日设计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江南小学将语文学科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开足开齐书法课、语文课,增开校本阅读,还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重视传统文化的延伸性课程和跃升性课程,重视汉字书写、经典诵读、文化特色等内容的教学与实践,让学生人人学好母语、用好母语。
在我市,有不少区县和学校在课程和教材体系上做文章。
万盛经开区着力加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建设,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万盛小学开设“乐陶、美陶”特色课程,有上百件陶艺作品获国家及市区各级奖项。綦江陵园小学挖掘育德课程、阅读课程、书法课程、版画课程、活动课程5类校本课程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立足生活 在教育实践中传承优秀文化
2017年寒假,西南大学附中学子可没闲着,他们认真调查家乡的药用动植物,酉阳青蒿、秀山白术等有乡土特色的人工和野生资源,收集本土药方,提交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不仅是有形的知识和技艺,更和生活息息相关,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习俗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北碚中山路小学“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三雅’(雅言、雅行、雅仪)伴我行”、“与圣贤同行,伴经典飞翔”、“千人诵读”、“梅花韵表演”等教育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两江新区金渝学校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好诗词大赛、传统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中小学校园遍地开花。
活用资源 传承“非遗”弘扬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怎样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非遗”资源?
梁平是我国汉族地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区,区教委会同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培育并命名了西苑小学、来宝小学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黔江区在成功创建46所国、市、区级项目传承基地、学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民族常识校本教材列入国民教育,踢毽子、打陀螺、向氏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奖。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走进校园?近期,本刊特启动“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型寻访活动,旨在发现更多的典型案例,营造更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