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校怎样走好创新创业路?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目的是深化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对于高校而言,要在活动中拔得头筹需要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参加团队和项目,但更重要的是以赛促教培养人才,打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强服务 重庆大学:为师生提供全要素服务
学校共青团作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负责全校创业竞赛、创业训练、创业实践和创客氛围等工作。为了让更多学生得到双创服务,重庆大学还构建了以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主体,学生科协、KAB创业俱乐部、学生创业基地为三翼的“一体三翼”工作平台,汇聚政府、学校、校友和社会的优势资源,建立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为主、创业典型为辅的导师团队,新开放700余平方米创客空间和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师资、资金、场地等“全要素”服务。
同时重庆大学还与大学科技园等联合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重庆市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已有300多个项目团队入驻不同的孵化平台,得到学校有力支持与社会资源嫁接。
谋创新 重庆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创新
从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供创业知识,到创业实践、孵化等全过程,重庆邮电大学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通过10年的探索,该校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创新。在这样的理念下,重庆邮电大学提出的依托专业创新创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鼓励以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把科研成果应用作为基础,避免学生进行低端创业。
为鼓励师生创新,该校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和相应激励机制,同时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研究生科技成果奖励计划”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在校生勇于创新,对在科研论文、学术著作、国家专利、科技竞赛或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的优秀科技成果给予奖励。
建体系 重庆文理学院:打造“六位一体”教育体系
重庆文理学院在2009年就提出了“创业至上,就业为本”理念,并于同一年建成30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作为我市最早启动创新创业工作的高校之一,该校又率先在2010年面向全校开设了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制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并于2013年开办了“创业先锋班”。
如今重庆文理学院逐步构建了“体制、课程、实践、师资、制度、服务”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统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一校两园”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平台、打造长于实战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以及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重融合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产教融合中升级创新创业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创新创业也应结合产教融合之路而不断升级。
如何在产教融合中升级创新创业?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做法是抓好“一个设计”,强化“四个保障”,推进“三个结合”。
学院出台了20个制度文件,不仅建有“一馆四区”创业孵化基地,还有专门的创业基金,同时学校免费提供孵化场地设备,提供一站式服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积极打造“20+50”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形成了坚实的创新创业“保障网”。
如今,创新创业成果与产教融合实现了深度融合,学院围绕重庆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研发出一批项目成果:“基于物联网的LED照明装置”等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农村电商平台”“智能农业监控系统”“水下机器人”“3D打印机”等项目申请专利授权并注册公司……
此外,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与教学改革、校园文化也进行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