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村晚”
一场“村晚”,是大山深处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的最佳见证。年轻的妈妈和孩子早早就换上了表演服装,翘首以待这场凝聚全村目光的大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红岩村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村晚”的味道。
腊月的秦巴山麓,随着春节临近,院落与场镇都渐次热闹起来。在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红岩村的场坝上,村民们认真地进行着最后的排练。一天后,红岩村的“村晚”将正式开演。
这场晚会的策划、表演、统筹,都由红岩村村民自己组织。村里老人合唱团的表演,成为整场晚会中演员平均年龄最大的节目。一个多月来,这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表演者认真地学习着每个动作细节,努力与音乐伴奏合拍。
红岩村所在的沿河乡,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近年来,当地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重。村里的合唱团、腰鼓队等兴趣组织,成了宣传扶贫政策的重要载体,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路上争先赶超的氛围悄然形成。
“村晚”吸引了许多像刘秋彬一样的年轻人回到沿河乡。如今,刘秋彬成为沿河乡的文化志愿者。在“村晚”上,这些年轻人围绕扶贫话题排练了快板书,用村民喜欢的方式将国家政策生动地讲了出来。
得知要办“村晚”,四名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主动申请担任晚会主持人。他们将红岩村的变化写进主持串词里,将“村晚”的故事发在社交平台上。用自己的方式将外面的新鲜事带进大山,又通过网络将家乡的风貌展示给远方世界。
在红岩村,能上“村晚”的村民是让人羡慕的。为了能在舞台上演出好效果,三代人合作,左邻右舍帮忙,一丝不苟、严谨细致,邻里邻居在排练、化妆、表演中拉近了距离,拉亲了乡情。
今年红岩村“村晚”共有16个节目,总共150名村民参与表演。在彩排现场,一些村民们已迫不及待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有些甚至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人们看着彩排,聊着今年的收入和来年的打算。
欢快的乐曲响起来了,明快的鼓点敲起来了,远道而来的观众惊讶于节目的水平之高,台上的表演者倾诉着脱贫路上的新变化。喜庆的歌声回荡在群山之间的红岩村,为新春增添了更多“年味”。
台上是演员也是家人,台下是观众也是邻里。隆冬的夜晚寒气逼人,但晚会现场的氛围却热情不减。有座位的老人抱起了孩子,没座位的年轻人寻找一切有利位置,力争尽可能看的再清楚些。
沿河乡的干部和帮扶领导一起唱起了《难忘今宵》,现场的村民自觉加入。小合唱变成了大合唱,人们约定来年再相聚,再唱幸福日子比蜜甜,再话全面小康好生活,再祝伟大祖国样样好。
夜深了,“村晚”落幕了。现场的观众却迟迟不愿离去,小孩们继续围在舞台前,大人们的歌声回响在房前屋后,唱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过了春节,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
原标题:我要上“村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