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2020·战洪 | 再闻“号子“声 又见潼南绿
4个月之后无人机升空,拍下的是潼南桂林蔬菜基地的绿意盎然。
作为重庆中心城区的“菜篮子”,这里曾于8月11-18日,受涪江上游强降雨和来水影响,先后遭受两轮洪水侵袭:道路阻断、庄稼淹没、民房侵蚀,大量低洼地带群众紧急转移,群众生产停顿,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4个月来,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用实际行动唱响涪江“号子”,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恢复已完成90%,复耕复种已完成95%(不具备耕种条件占5%)……涪江畔又见潼南绿!
△潼南桂林蔬菜基地受灾前后对比图。
救灾
及时转移上万群众
小凳子就摆在地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攀谈,周围能种的地均已播种或者复绿。她们在聊,“不坏不坏,洪水过后这土质比以前更好了……”
12月下旬,从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的无人机镜头看到,“潼南绿”又长出来了,大棚又撑起来了,美丽乡村又回来了!
2020年8月,潼南连续经历“8·12”“8·16”两次洪峰过境,8月17日上午10点,此时的桂林蔬菜基地已成一片“汪洋”。
“这一家家中有小孩,要赶紧想办法转移。”在一旁的临时救援现场指挥部,共产党员、桂林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志伟拿着一个本子,上面写着群众求救的电话和姓名,他正在挨个打电话,询问每个人的住址、家庭成员和家里的情况,然后根据情况组织实施救援。
很快,一艘冲锋舟抵达桂林蔬菜基地的入口,救援人员搀扶着几位村民下船。
“终于安全了,谢谢你们。”村民周南荣下船后,不停地道谢。
灾情发生后,潼南全区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及时转移群众13323人,安置群众252人,及时为群众配送粮油、牛奶、面包等生活物资,其中涉及建卡贫困户109户311人,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
据统计,基地农作物受灾面积16845亩,冲毁土地1230亩,冲毁尾菜处理厂2座,损坏大棚2000亩,损毁生产便道约45公里,人行便道13.3公里,市政、文化、水利、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不同受损,受淹房屋2440户,受灾群众17105人。
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潼南干部群众共同奋战,实现“不忘一人、不淹一车”目标,抗洪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潼南桂林蔬菜基地受灾前后对比图。
重建
上千人支援唱响灾后重建涪江“号子”
水退人进,接下来如何重建家园?
桂林蔬菜基地所在的双坝村,包括潼南区直部门、各兄弟镇街、武警消防官兵、应急队伍等上千人赶来支援,齐心协力唱响了灾后重建的涪江“号子”。
从恢复蔬菜基地的难点来看,主要集中在蔬菜基地、机耕道、排灌沟渠、小型提灌站等农业基础设施上,桂林街道双坝、小舟蔬菜基地损失尤为严重。
8月21日,潼南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清淤消杀和灾后重建等工作。
在桂林街道,抽调了40多名机关干部与当地200多名村民组建了耕地恢复组、灾后生产生活恢复组、基础设施恢复组、生活环境恢复组等8个灾后恢复重建小组。
“我们这个组负责的是蔬菜基地土地平整以及表土的剥离和回填,我们一共组织了挖机、铲车和推车30余辆,从9月底就开始入场。”桂林街道办事处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办主任李仁平介绍,他们采取“人休息设备不停”的工作方式,抢工期抓进度,力争尽快把受损的土地整治出来,让村民及时恢复生产。
挖掘机、推土机、旋耕拖拉机、货车等30多台套大小型设备在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下,穿梭在基地里,推土找平、取土拉土填土,轰鸣声响彻大地。
当时,挖机、铲车和旋耕机开进李德全家的菜地,抽水、除土、推平、翻耕,几个作业项目同时进行,2个多小时,他家的2亩多菜地就整治完成。
“要不是他们帮忙,我根本没办法整治这块地。”村民李德全高兴地说,现在已经恢复生产了,抢种下一季菜,争取把损失尽快补回来。
“农技人员来给我们指导秋菜移栽,同时,我们也学到了被洪水淹没过的土地该如何恢复生产,也对今年的蔬菜灾后生产很有信心。”蔬菜种植户奚竹说,今年她家承包了60多亩土地,在这次洪灾中全部被淹没。恢复生产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移栽了白菜、萝卜等蔬菜40多亩。
复绿
基础设施恢复复耕复种均已完成90%
作为重庆中心城区的“菜篮子“,蔬菜基地由涪江和人工运河环抱、河土淤积而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这里常年种植蔬菜10万亩,产品以白萝卜、糯玉米为主,产量45万吨,产值4.2亿。1999年农业部授予全国首批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称号,萝卜、番茄、甘蓝、糯玉米等9个蔬菜产品荣获蔬菜地理标志。
双坝村党委副书记李勇介绍,大约从1996年开始,基地就为重庆城区提供高品质的蔬菜。比如现在的白菜,拿到盘溪菜市场,“比同类产品都要多卖一两毛钱一斤。“
受洪水影响,基地的蔬菜收获相对较晚,但价格却有所上涨。以萝卜为例,过去一吨的收购价在800-1000元左右,当下的价格已经来到约1600元每吨。
“恢复生产后,补种得早的农户,现在已有收成。“双坝村蔬菜种植户刘忠德和弟弟家共有近9亩地,经过土地治理已有80%面积复种。在他看来,年底产量虽然比去年同期低30%左右,但效益更高,他家的萝卜地已被人整亩定了,不管大小全都要。
“出去一个月挣不到万把块,不如回家种萝卜。“刘忠德笑着说,当前部分蔬菜已经开始收获,村民们除了经营自家的地,空余还可利用劳动力帮忙采摘、运输务工,少的一天能挣三四百元,多的则能挣六七百元。
截至12月下旬,蔬菜基地已清淤9.5万方,清运垃圾6000余吨,土地整治修复已完成1065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恢复已完成90%,复耕复种已完成95%,不具备耕种条件占5%。
为唱好“双城记”,潼南正加强与遂宁市等毗邻地区合作,加快推进遂潼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建设,用好“潼南绿”“遂宁鲜”品牌优势,共同打造川渝地区高品质“菜篮子”。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