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丨合川建重庆首个25户以上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

29.07.2018  08:55

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成了村民晚饭后的‘景观河’。”家住合川区三元镇的村民薛同霞感慨。近日,上游新闻记者跟随由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合川实地探访。

近年来,农村的人居环境来得到明显提升,三江交汇的合川就走在了前列。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三江水质的影响,全市首个农村25户以上重点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在合川开建。

镇级污水处理厂投用三年,污水管网覆盖率已达90%

距离合川城区东北部23公里的钱塘镇,常住人口达到2.3万人,过去因为因场镇为雨污合流系统,且无场镇集中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过简易处理后直接排入农田或伍家河,造成环境污染。为保护环境,解决水污染环境问题,合川区政府于2013年出资1600余万元建设钱塘镇污水处理厂,201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钱塘镇污水处理厂位于钱塘镇三元村,距场镇4公里,主要为场镇2.3万人排放的污水服务,其占地面积约18亩,建有进场道路、提升泵站,管理房,污水处理池(调节池、CAST反应池、污泥浓缩池),安装有提升水泵,曝气机,消毒等设备,污水处理规模为4000吨/天,采用“CAST”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为改善场镇污水横流现象和提高污水收集率,并配合污水处理厂运行,区政府和钱塘镇共同出资300余万元,建成12.5km污水管网,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0%。

以前到了夏天,伍家河臭气熏天,河水都是黑的,”三元村村主任屈瑛回忆,“河水引到田里,玉米只长杆不结果。”如今,污水集中到处理厂统一处理,“现在河水清澈,没有味道,大家晚饭后都喜欢到河边散步。

为确保正常运行,于2015年移交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运行维护,运行费用来源于区财政自筹资金,其运行费用直接成本约1.1元/吨,年运行费用达150万元。投用三年,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均达标排放。

全市首个农村25户以上重点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开建

像钱塘镇污水处理厂这样的镇级污水处理厂让合川农村治污看到了明显的效果,但从2018年3月份开始,合川区组织生活污水处理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合川区各镇街共445个25户以上集聚区,对居住人口、排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集聚区村落普遍存在污水散排乱排的情况,除新建农民新村居民点建设有生化池等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外,其余大部分集聚区未建设生化池,污水管网未完善。雨污混流现象突出,污水直排或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溪沟,原来清澈的溪沟逐渐变成黑臭水沟。

为此,要净化农村治污的所有“毛细血管”,合川想出了“新招”。

今年,合川将在500到1000人聚居的23个村庄,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在100到500人的1200个农村聚居点,建设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并结合农村人口居住实际情况,合川提出在农村25户以上重点集聚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这也是全市首个针对解决农村25户以上集聚区生活污水排放污染问题的环保工程项目。

最终,合川区对全区30个镇街约1000余个25户以上集聚区进行核实,突出沿江镇街、滨水区域、有污水排放等农村重点集聚区,最终确定拟实施227余个点位,并编制了《合川区25户以上重点集聚区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方案》,计划投资1.3亿元,分批次建设227座污水处理设施和11.35km配套接口干管,污水总处理规模为4960吨/日。按照工程安排,预计2019年完成工程量的70%,2020年实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在钱塘镇长安新村,上游新闻记者看到,全市首个农村25户以上重点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启动建设,工人们正在进行前期的基础建设。

据介绍,结合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举措,合川基本构建出城市—镇街—撤并乡镇三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网络。而本项目的实施亦可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模式的探索,为其他区县乃至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摸索出一条可行性路径打下基础。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