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 每个区县都将有1所二甲以上中医院
2月28日,市卫计委召开2017年全市中医工作会,并在会上正式公布了《重庆市中医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市将建立起功能更完善、特色更明显、服务更方便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总体发展力争达到西部前列和全国中上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提升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
中医“二甲”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
“日前颁布的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摆在了重要位置,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医医院建设,尤其是区县级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卫计委副主任方明金说。
按照《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新创建5所国家三级中医院,6-8所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确保每个区县都有1所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85%以上的县级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60%的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建成具有浓厚中医文化氛围的中医馆,开设独立的中医病房。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56张左右。
鼓励通过“师带徒”培养中医人才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新增3-5个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计划培训800-1000名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同时,开展基层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基层人员5000人。
在此期间,我市将实施中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鼓励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开展国家、市、区县级中医人才的教育工作,预计培养500名师承学徒。
到2020年,全市中医药专业人员达到2.1万人,中医师人数达1.78万人。力争每千人口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达到0.52。
把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要把中医药服务带到群众的家门口。”方明金表示,我市将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将建成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的村卫生室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注册乡村医生。
到2020年,为7870个村卫生室和2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并开展10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