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的城市丨“打卡”较场口城市阳台 就翻开了重庆历史文化的“记事本”

29.04.2019  19:25

站在较场口城市阳台能看到极具山城特色的建筑风格,重庆山地多维的复合空间凸显出了山地城市风貌特征。

这里也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记事本”。

过去许多年里,较场口见证并记录了老重庆上下半城的点点滴滴……当下,较场口城市阳台正在修缮中,将会在2020年12月对外开放。

较场口城市阳台 

十八梯”的第一站

较场口城市阳台共有两层,上层200平方米的观景休闲广场是一座从原有人行道延伸出去的平台,最宽处近20米。而650平方米的地下层除了可容10人的公共厕所等附属设施之外,还有一条地下通道直通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站。站在城市阳台上可以远望南岸、俯瞰下半城,最先进入视野的是改造后的“十八梯”。 

较场口城市阳台可以说是人们去往“十八梯”的第一站,“十八梯”的建筑大多以条石为基础,砌以青砖、红砖,同时还有竹编墙、白灰墙,再加以木质阁楼和青瓦。建筑以巴渝传统建筑风貌为主,展现了十八梯不同时期的建筑形态。走在街巷里,能隐约找到老十八梯的记忆。

过去站在这里俯瞰,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八梯破败的景象,有点扫兴。不过,现在十八梯已经完成了修缮和改造,变成了颇具山城特色的民俗风情仿古区。现在较场口城市阳台的视野比过去好太多了!”较场口附近的原住民龚先生说。

较场口的“前世今生

老重庆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在较场口下面的中兴路,居住了27年的刘元达老人见证了较场口30多年的变化,他对上游新闻记者说:“说到较场口,很多重庆人那是既熟悉又陌生,喜欢在解放碑游逛的人肯定多次从这里经过,而较场口的‘前世今生’却没有多少人了解。据《重庆市市中区地名录》记载,较场口自明清以来为检阅练兵的地方,同时又是通往下半城的进出口故此得名。

从明朝初年开始,较场口一带不仅是练兵的校场还是重庆府属各县‘武举’考场故名‘较场坝’。这里有两大块空地加起来近百亩,在全是山地、寸土寸金的老城内十分珍贵。老重庆有这样一句歇后语:较场坝的土地——管得宽。嘉庆年间开始把较场口出租为商用,小校场逐渐成为街市而大校场则变成了杂货贩卖集散地。从此,较场口商贾云集,逐渐从一处军事用地发展成商业街区。其中不少街道以行业命名,如木货街、磁器街、草药街、鱼市街等,一时间较场口成为商业兴旺的繁华之地。

渝中区文旅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较场口可以说是一个重庆历史的“记事本”,“明末义军将领张献忠,在此诛杀明瑞王朱常浩等贵族官僚;1941年6月5日,日本侵略军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轰炸,纪念馆就在磁器街,还有较场口事件纪念碑等等。

另外,1986年为方便下半城凯旋路和上半城新华路市民出行的凯旋路电梯建成,这是重庆最古老的电梯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城市客运电梯,不少外地游客更是把乘坐一次电梯当成‘特殊的旅行’……这些都是老重庆的历史和记忆,较场口城市阳台不过是一个观景的载体,要想了解重庆的历史,还得在这周边好好逛一逛。

从较场口出发走一遭

它是连接“上下半城”的枢纽

  渝中区文旅委的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对多数四、五十岁以上的老重庆人来说,都能明白“下半城”是什么意思。按照重庆主城的地势,沿小十字经解放碑、观音岩、上清寺一线及其差不多同处等高位置的区域是上半城,下半城的大致范围是从靠长江一侧从朝天门开始,沿着东水门、望龙门至储奇门一线,上边以较场口、大(小)梁子即现在的新华路为限。从朝天门经千厮门、洪崖洞到临江门的嘉陵江沿线也应当是下半城的范围。

虽然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但是较场口是进入重庆下半城的交通枢纽,同时它也是解放碑连接重庆其他地区的枢纽。较场口走过来可以顺便经过解放碑,所以外地游客来旅游的话,我推荐从较场口下车,先逛解放碑,然后去较场口夜市一路吃过去,然后再从城市阳台下到十八梯,逛绕一圈后到中兴路,走一走山城第三步道,看看南岸的各种风景,一直走到燕子岩,这样就可以把重庆出名的几个地标和景点给走一遭了。

上游新闻 记者 吴黎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