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 看重庆教育扶贫如何帮助拨“穷根”

10.01.2018  21:41
“扶贫”先“扶智” 看重庆教育扶贫如何帮助拨“穷根” - 教育厅
“扶贫”先“扶智” 看重庆教育扶贫如何帮助拨“穷根”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重庆市教育扶贫集团工作队成员进村入户了解查看贫困户生活状况。市教委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月9日16时45分讯(记者 祝可)1月3日,一场大雪将地处重庆市巫溪县大山深处的天元乡包裹得严严实实。群众的生活如何?有什么困难急需帮助?大雪引发了重庆市教育扶贫集团驻天元乡工作队长、重庆文理学院副院长金盛,联络员、市教委财务处处长刘宏伟的担心和牵挂。他们坐不住了,冒着纷纷的大雪,直奔村社,进村入户了解查看贫困户的生活状况。
  金盛来到天元村6社贫困户向远林家里的时候,身上已经积满了雪花,鞋子和裤子都粘着一层厚厚的冰渣。当向远林知道来意后,紧紧握着他的手不肯松,感动的久久说不出话来。金盛听着向远林介绍家里的基本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另一边,刘宏伟冒着大雪驱车十多公里来到新华村1社唐道清家里时,正在火坑旁取暖的唐道清大吃一惊。他忙站起来身来,连声说道:“刘处长,你怎么来了?天太冷,快坐下烤烤火。”刘宏伟回答道:“老唐,下大雪了,我来看看你们,顺便将卖猪肉的3600元钱给你送来。”说着便将钱递了过去。唐道清惊诧道:“不是3000元吗,怎么还多给600元?”刘宏伟说讲好的每斤12元,就是这个数。唐道清数了数,硬要退还多给的,刘宏伟坚决不接。这样来回推迟了好几次,唐道清拗不过,难为的收下了钱。
  这样感人的场面,在天元乡的新田、天元、象坪、新华、万春、香源等村时有发生。
  新华村1社90多岁的老人李玌章,年老体弱,儿子患矽肺病,结婚后居住在外。他独自一人居住在公路河沟一个破旧的土坯房里,老人生活的艰辛,住房的状况,让新华村第一书记鄢沛彻夜难眠。他下决心要为老人修一间新房,便四处奔波筹集资金。钱不够,就带着村支两委及几名村民动手挖地基、平场地、搬石块、砌砖等。目前,一套一居一厅一厨30多平方米的新房基本完成,春节前就可入住。老人看着快修好的新房,逢人就说:“鄢书记是个好人,让我这个快入土的老头还能住进新房,我满足了”。为了让老人出行便利,鄢沛带领群众搭建了一座简单的木桥,还修了一条100多米长的水泥便道。元旦期间,鄢沛又利用重庆三峡学院任丹老师捐赠的三百元钱给老人买了取暖炉、烤火桌、棉帽棉袜等送给老人。

工作队在了解学校情况。市教委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天元村5社7户有40人,祖祖辈辈住在一座大山山腰上。山高坡陡,山上的村民要买生活用品,必须下山。修一条通往山下的路是村民最大的梦想。扶贫工作队调查摸清情况后,决心要为老百姓打通下山的通道。
  为了勘察线路,驻乡工作队和乡领导多次爬坡上山,查看地形,确定线路,常常一身泥,一身汗。为筹措资金,他们积极争取帮扶集团成员单位重庆城市建设集团的支持,解决了建设资金无来源的问题。
  5社村民周世春说:我们每次上山下山来回行走在悬崖陡壁上,至少要两个多小时,如果背着东西需要三个小时,又累又不安全。家里杀猪,让山下的亲戚来拿肉,人家宁愿不要,都不愿上山来,觉得太累。工作队了解到,山上的村民一般要三至四个月才下一次山采买东西,杀一头猪抬下山去卖,需四五人折腾两个多小时,还卖不出好价。刘宏伟对村民表示:修路再难再险再苦,也要想方设法修成,让你们走上幸福之路!目前,一条通往山上的简易公路基本形成,有望春节前通车。
  “扶贫”要先“扶智”。天元小学的250名学生来自全乡9个自然村。近的离家几公里,远的20多公里,孩子们在学校住宿和就餐十分困难拥挤。工作队得知后,积极协调,将其纳入我市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范围。
  目前,一栋集住宿就餐一体的综合楼正在建设中,有望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同时,还立项在高楼小学改扩建一栋2000平方米的宿舍,新建公立幼儿园一所,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90名幼儿入园。还对天元小学学生食堂进行改建。
为了让天元乡小学和高楼小学两所小学学生能同城市里的娃娃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驻乡工作队按照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赵为粮的要求,协调市人民小学,通过远程同步课堂让乡村的孩子们与主城孩子共同聆听名校名师的授课。同时,还让两地教师通过网络共同分享教育心得,交流教书育人经验,有效地提升了天元乡两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