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信息化技术支撑 加强监测预警 推进蔬菜供给侧改革

02.02.2016  12:25

      近年来,重庆蔬菜优势产业区域布局不断深化,种植面积保持稳中有升,产量和产值快于农业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越粮食、生猪成为全市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由于蔬菜品种类型多、生长周期差异大、产品不耐储存等特点,随着蔬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产业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加强蔬菜产业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监测,特别是蔬菜生产的预警监测,形成全产业链的监测体系,有效消弭蔬菜产业风险,并反过来指导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在保障供应和价格相对稳定基础上促进菜农持续增收,成为新时期加强蔬菜产品供给侧管理,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为此,市农委召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农经所、市农技总站、市农业信息中心的相关专家,去年9月开始实施蔬菜预警监测试点的潼南、铜梁、璧山、武隆和今年3月即将开展预警监测试点的万州、江津、綦江、涪陵等区县农委的分管领导和蔬菜监测人员,就蔬菜生产全面监测、预警试点监测和全产业链价格共享监测等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阶段强化信息化技术支撑,加强蔬菜监测预警,推进蔬菜供给侧改革等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市农委副主任陈勇、农业部蔬菜预警监测试点项目负责人、市政府参事张洪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农委蔬菜处、市场信息处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场信息处处长张蓉萍主持。

与会人员分析认为,近几年重庆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批发价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发生较大的蔬菜“卖难”和质量安全事件,菜农收入稳步增长,既是我市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技术支撑、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适时启动蔬菜生产和流通价格监测,对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是监测体系基本完善。 在相关区县和重点市场逐步形成蔬菜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监测体系,市、区县、乡镇和重点市场分别指定专人负责蔬菜生产及价格信息监测。 二是共享机制初步形成。 在农业系统和相关部门间推行监测信息全面共享,逐步形成蔬菜监测预警分析专业团队,建立日、周、月报通报制度,规范发布产销信息。 三是监测数据庞大。 生产监测覆盖全市38个涉农区县的所有种植品种,产地价格监测覆盖重点区县和重点基地的主要大宗品种,中心批发市场监测所有蔬菜品种的批发价格和批发量,零售价格主要共享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 四是预警能力逐步显现。 通过9年的生产监测、5年的中心批发市场监测、3年的产销联动监测,特别是近5个月的预警监测试点数据的汇总分析,对未来月份或未来季度全市蔬菜总量和单品种的产出规模、品种构成及产品供应的季节优势和缺陷等可作出初步判断,为全市蔬菜的区域布局、品种结构调整、制定季节性生产计划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由于重庆的地域类型复杂、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蔬菜品种类型太多、部分监测点的代表性不强、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监测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还有待加强;监测内容以价格为重点,反映不出生产成本和季节、品种结构的动态变化;要求开展监测的部门虽多,但用于基层监测点的投入差距大、经营业主上报数据的积极性还是不够,监测内容重复、监测数据的共享性差,成为提升监测质量和监测效率的重要环节。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我国蔬菜产量已超过7亿吨,是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出口占比小、商品率较低,损失浪费较为严重。过去十多年来,蔬菜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未来也面临一些新变化和新挑战:一是由于北方设施蔬菜、南方大棚蔬菜、高山蔬菜和稻后蔬菜面积仍将继续扩大,个别蔬菜品种的季节性产能过剩仍将继续,但周年性蔬菜基地增加有限,真正的四季菜农还将减少,对蔬菜均衡供应和产业效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大了供给侧管理的难度;二是蔬菜是典型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价格和技术使用成本上升,蔬菜生产成本仍将继续上升。近期蔬菜价格下跌是石油、粮食等基础性资源产品价格暴跌、经济整体效益下降造成的;三是信息手段和蔬菜产业的融合速度加快,推进蔬菜产业信息共享已成为急迫的课题。与此同时,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速度加快,对蔬菜产业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行业管理难度增加;四是蔬菜结构调整不能一蹴而就,是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超前谋划,通过信息化支撑、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五是当前要重点关注雪灾等灾害性天气对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蔬菜生产的影响,防止春节及季节性因素和灾害对蔬菜价格上升造成联动影响。

针对目前蔬菜产销形势变化,特别是蔬菜供给侧管理面临的诸多挑战,与会专家建议,要整合和完善监测预警方案,强化蔬菜的预警监测内容;要抓住农业信息化机遇,强化监测数据的共享共建和分析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对蔬菜产业的支撑能力;要以专业村和标准园建设为重点,抓好周年蔬菜基地建设,下大力气抓好蔬菜产业的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提高蔬菜生产的商品率,降低损失,形成规模化品牌效应;逐步达成供给侧的精细化管理,促进蔬菜产业整体提档升级。

针对试点区县反映出的问题,张洪松研究员建议,下阶段应该以这次扩大试点监测范围为契机,做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科学布局监测点。监测点的选择应该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基地,使其在区域蔬菜产业中具有代表性;二是强化成本监测。每个监测点都增加成本监测范围,引导经营大户建立蔬菜成本台账,科学界定蔬菜“卖难”的标准,为制定扶持政策提供相关依据;三是加强预警监测,在预警监测试点中增加监测品种的上市时段和上市量预测,在蔬菜生产全面监测也试点增加预警监测内容;四是保持人员稳定。监测人员建议不要轻易更换,加强培训,提高数据质量;五是监测人员要与生产一线保持密切联系,与重点农户、企业、市场、周边区县多进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产销形势变化,提高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切实发挥监测信息的预警和指导作用。六是强化分析应用。当前的薄弱环节仍是预警分析较弱,市农业信息中心要切实加强共享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逐渐增强产业预警功能。

市农委副主任陈勇做了总结讲话。提出要高度重视蔬菜产业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增强蔬菜产业各环节基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使监测数据用于产销监测、结构调整的能力不断增强,强化流通环节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强化信息化支撑对监测分析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数据采集分析、查询手段和数据库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陈勇副主任要求: 一是进一步增强重庆本地全产业链的监测分析工作。 具体由农技总站牵头,各区县通力配合,加强蔬菜生产形势数据监测和分析,强化月度产销预警功能;由市农科院蔬菜花会所牵头,各区县加强管理,加强产地价格和8个蔬菜重点区县的预警监测试点工作,做好月度产销形势分析;由市农委信息中心牵头,强化流通环节批发、零售价监测与分析,进一步强化双福一级批发市场监测,扩大周边区域批发市场和二级批发市场监测,加强主城区超市监测数据应用,提高数据监测分析的全面性。 二是加强产地成本价格监测试点。 由市农科院蔬菜所牵头,各区县通力配合,扩大和加强蔬菜产地成本价格监测工作。通过试点,对8个重点区县的蔬菜上市时段、预期上市量和成本等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形成对全市面上蔬菜结构调整、产销对接和助农增收的指导作用。 三是加快西南片区蔬菜全产业链联动分析机制的探索。 市农业信息中心要采取自建和环节外包等方式加快数据库平台建设,突出平台的数据导入、录入和查询、共享功能,推进云贵川渝等蔬菜产业数据的资源继承,尽快形成西南片区蔬菜全产业链数据库或数据中心。 四是建立健全蔬菜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由市场信息处牵头,建立健全蔬菜监测预警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相关项目执行及补贴办法,对全产业链监测点项目资金投向可借鉴市农业信息中心多年来“以报送数量和质量做权重”的补贴机制,对开展农业部种植业司、市场司的产地价格监测、重庆产地成本价格监测试点的区县,要根据从事工作的内容和效果在项目投向上体现差距和层次,体现项目效益。

 

会场一角

 

重庆市政府参事张洪松作重要讲话

 

 

重庆市农委副主任陈勇作工作部署

 

 

重庆市农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张蓉萍主持会议

 

 

区县代表发言

 

 

区县代表发言

 

 

会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