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缅怀 因抗战而独树一帜的渝商精神
重庆晨报 重庆晨报记者 许星 李璐 报道
本周,重庆晨报、渝商会联合蓝洋金融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渝商与抗战》座谈会在蓝洋金融中心举行。市政协副主席童小平,市人大原副主任、渝商杰出代表卢作孚先生后人卢晓钟,全国人大原常委、重庆市原副市长、市慈善总会会长程贻举,市记协主席周勇,渝商会会长、蓝洋金控董事长胡定核,以及我市知名企业家代表、学者、作家共计50余人参会。座谈会上,各界代表回忆了以卢作孚为代表的杰出渝商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展望了新时期对渝商精神的传承。
渝商在经济上支撑了抗战
童小平(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我最近在看两个电视剧,一个是《东北抗日联军》,其中很多抗联的英雄人物让人敬佩。第二个是《英雄祭》,讲的是民间组织众志成城的抗日精神。我整个心情都沉浸在对抗战历史的回顾之中。
大家分享的信息,我认为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奋斗不息,追求复兴发展,追求中国梦的精神,是民族兴盛的一个根。我认为渝商是因抗战而独树一帜。因为有了抗战,有了宜昌大撤退,涌现了卢作孚等一大批企业家。渝商奠定了中国的战时经济体系,有了这些渝商的贡献,才使得抗战有了经济支撑。
渝商在新中国的建立当中,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快速的建设就是企业家们拿出的很多资金。
渝商因为改革开放而占到了经济的半壁江山,未来可能会占到六成以上的比例。渝商在中国发展的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银行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小明(中国银行重庆分行行长)
抗战期间,中国银行总行迁到重庆。中国银行以一个国家银行的担当,担负起了这样一个光荣的角色:
第一个是为国家发行货币。第二个是发放贷款,投资企业。当时中国银行发放的包括工业、纺织方面的贷款达到了68亿元,对后方发放农业贷款覆盖14个省156个县。第三是汇款,抗战时期很多地方沦陷了,很多的华侨要汇款到重庆这个大后方。第四是投资。当时中国银行通过发行公债的形式进行投资。到1946年的时候,中国银行向当时的36个企业通过公债进行了投资,让资金大量进入了当时需要发展的军工、食品加工、纺织、水利等企业。
渝商的特点是敢担当
梅忠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各位的发言让我意识到咱们重庆企业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他们敢于站出来,敢于雄起。
渝商税收占半壁河山
董青(重庆市地税局副局长)
我们今天来看渝商先辈的精神,尤为重要。缅怀,更多的是传承。今天的渝商对重庆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税收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0%,这与当年渝商先辈在抗战时期作出的突出贡献,是同样的光荣。
卢作孚是重庆的骄傲
王雨(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
卢作孚是大资本家、大船王,但是在去世之前竟然没有留下一分钱,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真正是一个廉洁无私的人,他是重庆的骄傲。
渝商发起一个诚信公约
胡大模(胡子昂长孙)
我的祖父和卢作孚先生一样,为了追求国家富强,献出了他的一切。为了国家大义、民族大义,愿意牺牲一切,这是渝商精神所在。
我的祖父在当公务员的四十年期间,不接受任何馈赠,也不过生日。他体现了渝商的一种精神,爱国、诚信、廉洁、奉献。我有一个提议,希望渝商发布一个诚信公约,建立渝商的信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渝沪两地渝商联动紧密
谢伟(上海市重庆商会执行会长)
重庆在抗战烽火中,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工业中心、贸易中心。我们虽然是在上海的渝商,也积极返回家乡投资实业。
400万南洋华侨为抗战捐款
廖洪海(重庆市侨联常委、重庆市华商会副会长)
抗战时期,南洋有800万名华侨,其中400万名参与了对华的捐款。
卢作孚写“东北游记”控诉日本侵华
卢晓钟(重庆市人大原副主任、卢作孚先生后人)
卢作孚在1910年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当年他17岁。后来他回到四川,首先是兴办教育,从1915年一直到1925年,他都在从事教育。
创办民生公司后,1930年,他为了民生同时也是北碚的建设,先后去华东、东北、华北考察,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6、7月他在东北考察,东北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回到重庆后他写了一篇“东北游记”,记录了当时他对日本侵华的控诉。
“九一八事变”不到一个月,卢作孚又重印“东北游记”,赠送给社会各界人士,当年12月,卢作孚发起了重庆救国会。“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支持北碚的学生和青年成立北碚抗日救国组织。在民生公司,他组织全体职工印传单、写标语、搞军事锻炼。1937年,卢作孚原本授命同实业界人士前往欧洲考察,因为抗战爆发,他决定留下,他说:“国家对外的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他在南京电告全体员工:“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参加战争”。
进一步挖掘渝商精神
程贻举(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
1995年,我参加了当时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活动,我只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在60周年的时候,我几次提出建议,在重庆应该进行庆祝活动。今年的各种活动层出,看出全国对抗战胜利的重视,非常好。
大家共同来打造渝商这个品牌,这个举措非常好。我是湖北人,湖北在打造楚商这个品牌时,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专门研究之后,决定叫楚商。重庆的重视力度也应该进一步加强。
现在关于渝商的博物馆也在筹备之中,我认为应该继续挖掘渝商的精神。我曾经接到过任务,要动员卢作孚家族接受政府的一笔资金,我做过多次工作,卢家人仍旧不要。这种精神,我认为是真正的渝商精神。
渝商的精神支柱是“负责任,敢担当”
周勇(重庆市记协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经济,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结构分配都达到了高峰。在抗战开始以后,沿海有243家工厂迁到重庆,占全国内迁工厂的54%,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区。当时重庆工业已经占据大后方的30.7%,重庆商贸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金融中心地位飞速提升,交通中心的地位也趋于稳定,这个成就就是当时渝商打拼出的贡献。正是这样一个既独立完整,又能支撑抗战、维持生活的工业体系,从经济上支撑了重庆的抗战大业,也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重新布局,加快了重庆城市化和近代化的进程。
全国解放前夕,在北京、上海、天津,工商界大老板有的人跑了,有的把资金抽跑了,但在重庆,一个老板都没跑,一分钱都没抽,这就为后来邓小平主政大西南、在两年中修通成渝铁路提供了经济基础。
在那个时代,支撑渝商做出这些事情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六个字“负责任,敢担当”。在中国的商人群体里面,渝商并不是以能挣钱、会打拼而领衔,但是要讲担当,渝商独占鳌头。
渝商精神始于抗战大转移
胡定核(渝商会会长、蓝洋金控董事长)
因为抗战,重庆成为陪都,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世界的大舞台;因为抗战,卢作孚先生亲自带领民生公司,以牺牲117位员工和被日寇炸沉16艘船的代价,成功组织了号称中国“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为中华民族抢运了3万多精英人才、十万吨兵工物资和工厂设备。所以我说渝商始于卢作孚先生,始于抗战大转移。渝商的发展虽然不到百年,却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这与“重信重义,自强不息”的渝商精神传承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向前,虽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比不上北上广深,但却出现了全国第一位进入省级政协领导班子的民营企业家尹明善先生,“始终不渝、仁义经商”是渝商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