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英谱 | 黄霞:和死神抢人累到晕倒 最大希望是赶快‘清零’

28.02.2020  09:30

开栏语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抗疫一线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医生、警察、村支书、研究人员……

他们是最美“逆行人”。

从2月28日起,上游新闻开设栏目“抗疫群英谱”,记录这些抗疫英雄们。也愿你们,战疫结束,平安归来!

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看过医生、护士的眼睛。

这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护目镜里的眼睛闪烁着向生的光芒。”这是黄霞2月23人在微信朋友圈晒出的答案。

37岁的黄霞身材娇小,动作利落、走路带风,最忙的一天要和同事要守护28名重症和危重患者,随时待命从死神手里抢人。

2月27日下午,提到重症肺炎病区患者减至个位数时,她一直坚定的眼神里瞬间填满喜悦。接着,她望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说:再努力一把,早点让重症肺炎病区(患者)清零才是我们的答卷。

晕倒后休息3天又回“战场

2月27日下午,黄霞出现在重症肺炎应急区的安全区,忙着为“战友”春花细心穿戴白衣“战袍”,时不时地问一句:“会不会太紧?

一切妥当之后,她在防护服上写下:春花,加油!

连续几天里,面对即将进入隔离病房的同事背影,她坚定地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喊“加油”,转身又投入忙碌当中。

现在医院“下令”不许她进病房:先休息好,何时能进去等通知。这道“禁令”,源于她几天前的一次缺氧晕倒。

黄霞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的副主任,渝东北片区的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患者,都由她和同事守护。

1月19日上午,她早上8点多进病区查房之后,一直忙到中午12点过才出病房。下午4点过,她先后从死神手里夺回两条人命。

一开始是10床患者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这边刚抢救过来,6床的危重病人又出现血压不稳、体温下降。

她中间来不及歇息,与专家组沟通紧急施救方案后,又转身从死神手里抢人。两个半小时里的争分夺秒,两名危在旦夕的患者转危为安。

就在她要打视频与专家组通话时,突然双腿一软站不住了。身旁的护师赶紧扶住她,消毒后走出隔离病房。脱下防护服并揭开口罩发现,她呕吐出一些清水。

幸好是空腹。”黄霞说,当天从早上忙下来,她疲惫得没有胃口,中午也没吃啥东西。

在严实的防护下戴着多层口罩呕吐,是非常危险的——极可能导致窒息。经诊断,她因缺氧导致急性脑水肿。

为保证她的休息,医院下令强制她至少静心休养一周。可才过3天,她又向医院提出申请。禁不住软磨硬泡,在对她的身体进行检查评估后,同意她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严禁”进入隔离区。

大家都在忙,怎么坐得住?”黄霞说,“大家都在忙,不让我进病房,又没说不让我在外围打杂。

最忙一次忙了30个小时

黄霞是医院最早一批上疫线的医护人员。

我是党员,又是长期在急救分院与重症打交道,肯定我要先上。”黄霞说这话时一脸平淡,“至于怕不怕,是后头才会想的事。

出于医生的职业敏感,她根据疫情形势判断,春节期间肯定特别忙。1月19日,考虑到丈夫没在万州,她以将父母和孩子送回梁平。

今年春节可能忙,可能不得回来。”临走的时候,黄霞叮嘱父母好好照顾自己,等她忙完后再回去接。“通知来得有点快!

1月21日凌晨4点,重庆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转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次日一早,已被任命为应急病区副主任的黄霞,走进病房开始“战斗”。

自那之后,她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疫情的消息,都会刻意设置屏蔽,让父母不可见,“要是他们晓得了,不晓得好担心,这样我就不用解释那么多了。

每天上班时,先按时查房,随时了解病人情况,还要记录、诊断等,基本上停不下来。”黄霞说仅为患者拍胸部影像,经常要花两三个小时。

让她和同事特别恼火的是,进病房必须是“全副武装”。“实在是太热了!”黄霞说防护严实不透气,刚开始那几天不适应,慢慢地就习惯了。

病区里突发情况随时有,晕倒的前几天,她忙得不可开交。

2月16日一早,黄霞就进了隔离病房,直到中午12点才出来。下午4点,有几个患者病情不稳定,她又冲进病房为病人置管、安装动脉导管。傍晚7点,黄霞走出病房,得知要为一位危重病人使用“人工肺”。

这在医院还是第一次。”黄霞说,“人工肺”是尖端生命科技,对她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一忙起来,居然忘记了累。”从深夜11点做准备工作,到17日凌晨2点走进病房,直到早上6点“人工肺”正常转机,黄霞才与大家一道走出病房。上午稍稍休息,她又回到病房。

2月18日,本该黄霞休息,但眼睛一睁,她又去了病房。

坚守到现在,她全副“武装”呆得最长的一次超过30个小时,经常几个小时的忙碌,全身汗流浃背。

被人需要就是我的动力

投身抗疫一线的当天,黄霞在日记中写道:接到通知时,脑海里就浮现电影《风声》中的一句话“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何为我辈?她在日记中解释说:“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这是投身疫线次日,黄霞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一句话。

然而,重症肺炎应急病区挑战随时都有,时间一久难免吃不消。

被病人需要就是我的动力。”黄霞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她在抗疫线上流了两次眼泪,都是因为感动。

第一次是重庆治愈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出院的前一天晚上,她告诉患者天一亮就可出院时,一向乐观的患者顿时泪流满面,不停地向在场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我当时也哭了,不过我转身就擦干了。”黄霞说,当时患者的这一幕,对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触动都很大,“看到了打赢这场战疫的曙光。

第二次是在病房与患者谈心时,一名患者向她感叹:“看不到你们的脸,只有天天记你们的名字。

黄霞接过话茬,叮嘱好好养病,争取早点出院。这么多医生、护士,你现在记住了,出去还是会忘记的。

我天天记,记住多少算多少!

患者的话一说完,黄霞忍不住泪眼迷蒙。2月27日当天,再回忆起与患者这一席对话时,黄霞眼里仍噙满泪水。

希望病区患者尽快清零

不少患者的记忆里,经常在夜里听到黄霞的声音。

1月16日深夜,黄霞在协助准备“人工肺”安装前,进隔离病房见患者周先生还没睡,便凑上前关切地问。

周平虽不能一眼认出黄霞,但这个声音他非常熟悉。自从住进隔离病房,很多个深夜,这个声音在耳边响起。

入院之初,周平情绪急躁,一度丧失治疗信心,甚至想要放弃。黄霞一有空就和他谈心、给他鼓气。周平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成功治愈出院。

患者魏先生四次在轻重症之间转换,现在已顺利挺过来。他在社交媒体中写的感言中,也特别提到黄霞对自己的照顾。

她的关爱同样也惠及同事。

有一次,疲惫的黄霞刚走出肺炎重症病区脱下防护服准备换班,得知一位同事因腹痛而救治组差人,她放下还没喝完的半杯热水,“我马上来!

王欢工作之余总想念孩子,躲在角落偷偷抹泪,黄霞走上前将她相拥入怀里劝慰。

最大的希望就是赶快‘清零’。”黄霞告诉记者,自首例确诊患者转入病区之后,病区的单日在床患者最多时达到28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问:“现在重症肺炎病区还有多少人?

现在人数减至个位数了!”说这句话时,黄霞一直坚定的眼神里,瞬间填满了喜悦。她说:“我们再努力一把,早点让重症病区(患者)清零才是我们的答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