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培育“六大载体”推动贫困群众精神和物质“双脱贫”
秀山县将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六大载体”,推动贫困群众精神和物质“双脱贫”。
一是拓展志愿服务。 依托志愿服务站、爱心志愿者协会、企事业单位,针对贫困村所需所急,新组建了以党员干部、乡村能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大学生村官为主力军的志愿服务队85支,常态化开展“三下乡”“邻里守望”“洁净家园”“衣旧情深”“抢种抢收”、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法律宣传、科普教育、技能讲座、文艺演出、义诊咨询、创业培训、心理辅导等服务活动500余场,实现“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不断转变。
二是办好道德讲堂。 深化农村道德文化建设,依托乡镇敬老院、文化中心、图书室、村居活动中心、乡村农家乐等阵地场所,本着地理位置相邻村共同建设“道德讲堂”原则,在村级建成“道德讲堂”87个,设置“唱歌曲、诵经典、讲故事、学模范、发善心、送吉祥”等环节。传唱道德歌曲,讲诉身边好人故事、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开展讲堂活动250余场次。
三是建立自治组织。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自律监督作用,在全县建立了27个特色各异的“和事堂”村民组织,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管理机制。广泛开展“当好村规民约的践行者”“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等创建评比、乡风评议主题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深入治理城乡居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歪风,积极引导群众改善不良习俗,制止、取消农村滥办酒席3000余起,农村大操大办等宴请活动得到及时遏止管控。
四是推进文明创建。 各对口联系部门携手帮扶乡镇开展“好爸好妈”“孝心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妻子好丈夫”“好邻居” “好家风示范家庭”“清洁卫生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写家训、晒家风”“画出美丽乡村”等系列主题活动,发挥尊老爱幼、道德模范、乡村旅游、环境优美、家风家训等典型户带动作用,打造了孝老敬老示范村、道德模范示范村、环境保护示范村、家风家训示范村、民俗文化示范村等品牌文明村近30个,在全县呈现特色各异、百花齐开的创建格局。
五是巩固文化阵地。 在街头巷尾、农贸市场、主要道路、文化广场绘制文化墙,以中国梦、“24字”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模范故事、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采取花灯、书法、楹联、国画、漫画等艺术形式,展示当地特色和村民精神风貌。依托文化阵地,组织县作协、书协、摄协、楹协等编创优秀作品深入村居巡展200余场,开展送对联、送戏、送电影、送书活动500余场。
六是塑造宣讲品牌。 组建一批由文艺骨干、“五老人员”组成的宣讲队伍,打造了“花灯名嘴”“花灯坝坝舞”等宣讲品牌。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宣讲剧本、词稿100余件,经审核把关,筛选打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又具秀山地方特色的花灯调、金钱杆、三句半、快板、小品等文艺形式,深入村居、企业、学校宣传,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陋习,营造“扶贫先扶志”“好吃懒做很可耻”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