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发展动力转换 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月22至23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市委礼堂举行。
12月22日至23日,中共重庆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召开。本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报告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总结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部署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市委书记孙政才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全面部署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作总结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安排明年经济工作。
全会充分肯定了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抓稳定,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市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平安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全市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政治稳定,干部群众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干劲很足,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全会指出,明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是基本前提;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科学地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关键。要辩证看待经济运行的起伏,更加注重看整体、看主流;辩证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更加注重看质量、看内涵;辩证看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取舍,更加注重看潜力、看可持续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趋势的衍变,更加注重看苗头、看规律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更加注重看后劲、看协同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利弊,更加注重看大局、看长远。一定要准确把握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战略上要保持清醒,有定力、有耐心,战术上要高度重视,有创新、有办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谋划好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全会指出,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化改革、开放和创新三大动力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会指出,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有定力、善作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复杂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转方式、提质量,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要重统筹、促公平,统筹推进“四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更加注重资源要素在区域、城乡间的优化配置和公平使用;要防风险、补短板,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要打基础、可持续,从经济长周期着眼,适应发展动力转换,把夯实发展基础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推进可持续发展。
全会明确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统筹好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更多地向都市功能核心区集聚,引导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布局,推动新增工业和人口落户城市发展新区。发挥大都市区主引擎作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加快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提高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要加快建设外通、内畅、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更好地发挥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辐射、承接、转移、疏解作用。要加强区域合作协作,共同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机遇。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互联网经济,加快先进信息设施和网络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二要着力稳投资、促消费、扩出口,推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把扩大有效投资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化解政府性债务、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更加注重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改革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有效投资。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培育消费热点,创新实体消费平台,抓住消费模式变化机遇,坚持不懈地扩大消费需求。巩固和发展出口在稳增长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开放型经济建设,形成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力态势。继续狠抓五大服务贸易专项,加速形成新的外向型产业集群。
三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要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协调互动中促进转型,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把做强做大工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协同发展、跨界发展、创新发展。旅游业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可持续产业,要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
四要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夯实“三农”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农畜产品市场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增值增效。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展农村发展空间。下大力气做好农民增收各项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工作。
五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围绕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布局创新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着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要素配置,重点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体制、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等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型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
六要着力破解各种瓶颈制约,推动非公经济大发展。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下大力气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困难企业渡难关、谋发展。按照“放开、减负、解难、引导”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投资准入门槛,放开企业发展领域,依托大企业配套服务、互联网、高校科研院所发展一批小微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民生型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打造多层次专业化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七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要抓紧制定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抓紧重大改革问题研究,谋划一批新的重点改革专项。狠抓改革措施落实,加强舆论引导和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扩大向西向东开放,大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强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可推广经验做法,扎实用好用足“1+10”开放政策,加强两江新区、保税港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发挥好航空、水港、铁路口岸的功能作用,增强开放综合优势。大力“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壮大自己。
八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政策引导,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方式,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大力创造既富有重庆特点又体现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
九要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市委“五个坚持”要求,继续办好22件民生实事,再谋划实施一批新的民生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考录取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扶贫攻坚,统筹抓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和内源扶贫,抓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
十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市人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抓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大事要事。始终把推进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加快长江沿线生态屏障建设,健全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坚守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生态红线,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十一要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安全稳定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和大意。要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继续完善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维护好校园安全、网络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明年要抓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科学谋划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点工作。
全会强调,新形势新任务对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动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与时俱进。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谋划,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素养,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舆论引导工作。
全会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本次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市委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形势的分析判断,扎实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不懈转变作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的合力。要切实做好岁末年初相关工作,认真筹备开好全市“两会”,抓好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要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委有关规定,过一个勤俭节约、风清气正的新年。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记者 李鹏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