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庆在中亚首家孔子学院
揭秘重庆在中亚首家孔子学院:“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播大使
15年前,重庆人代远鸿还是西南大学的一名俄语教师,去年下半年,他前往哈萨克斯坦,成为当地一家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孔子学院还很陌生,但对外国人来说,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到孔子学院,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代远鸿看来,如今的孔子学院已不局限于“汉字扫盲班”的身份,更担负着在国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哈萨克斯坦兴起“汉语热” 孔子学院供不应求
1月的阿拉木图,一片冰天雪地,室外温度最低可达零下20度。
早上9点,代远鸿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厚厚的羽绒服。这件在重庆很少派上用场的羽绒服,在这里的冬季天天都离不开。
阿拉木图是哈国最大的城市,聚集了哈国最好的高校,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被称为哈国“外交官的摇篮”。代远鸿是该校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这家孔子学院刚成立不到一年,由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和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合办。
学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火起来,也是近五年的事情。
代远鸿在成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之前,在西南大学做了十几年的国际交流工作。对于海外学生对汉语的热情,他的感受很直观。2004年,来西南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不足100人,这个数字在去年增加了接近二十倍,接近2000人。其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增幅明显,2014年还只有几名,去年达到200多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哈萨克斯坦占据重要地位,中欧班列也要经过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近年来提出的“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也在实现对接。此外,哈萨克斯坦工业基础薄弱,中石油、中石化、华为、中兴、小米等一批中资企业在这里打开了市场,为哈国建设了许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
经济合作必然带来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需求。代远鸿接触到的哈国年轻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成功商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因为对他们来说,学好汉语意味着更多机会。
“我们做文化传播,当然是哪里有需求,就去哪里。”代远鸿说。其实,此前在阿拉木图已经有了一所孔子学院,是由兰州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合办的,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该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PaltoreYktiyar说,汉语系每年有10个公费学习汉语的名额,总是供不应求,很多学生自费来学习。
20岁的萨和耶是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读的是中俄翻译。她告诉记者,一开始父母希望她从事外交工作,但现在自己的规划是毕业后到在哈中资企业上班。“本地企业和中资企业的工资待遇相差10倍。”她告诉记者,如果能有机会到中国发展,那就再好不过。
这种现象在其他高校也存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阿曼朱莉阿乐玛和同学本来学的是俄英翻译,最近也开始找私人教师学习汉语。“我爸爸是一名大学教师,他告诉我,学好汉语,对未来有好处。” 阿曼朱莉阿乐玛说,“我的偶像迪玛希还去参加了中国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听说他在中国人气也很高。”
13年开了516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快
对中国人来说,孔子学院可能还有点陌生,但随着十几年的发展,它们在海外的名气越来越大。
相比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很年轻。法国的法语联盟成立于1883年,英国的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德国的歌德学院成立于1951年,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成立于1991年,而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
虽然年轻,但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首屈一指。根据其总部官微2017年10月23日数据,目前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和107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51国,共设立了135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达到46万人,文化活动受众270万人,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孔子学院怎么开?代远鸿告诉记者,一般都是由中方高校与外方高校先达成合作意向,然后再向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申请,提交申办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申办机构简介、市场需求预测、管理机制、运营计划等。
一般来说,外方高校必须是当地主流大学,有一定影响力,并且有已经开展汉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和足够的场地。“相当于外方出场地,我们出人。”代远鸿说,要想成为一名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也要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和培训。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流程,代远鸿拿着好不容易办下来的工作签证和国家汉办拨下来的启动经费,来到阿拉木图,学院的其他3名中方教师和工作人员由国家汉办直接派出。
初来乍到,办公室里什么都没有,为了尽快展开工作,代远鸿和3名同事一边“打游击”办公,一边干起了体力活,7个办公室和图书资料室的办公设备全都是他们一趟一趟从市场搬回来的,“要精打细算,将启动经费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他说。
孔子学院教啥?不仅是包饺子、打太极
去年9月,阿布莱汗大学孔子学院正式开课,记者在国家汉办官网查询得知,这也是重庆高校在中亚地区合作开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教什么?很多人一听说孔子学院,就认为是教四书五经等古文,事实并非如此。开设在各地的孔子学院会根据自身的定位,开设汉语、汉字、书法、中国画、中国舞蹈、武术等,当然,每逢春节等重大节假日,还会组织学生体验包饺子等。
“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也受到青睐。”代远鸿告诉记者,西南大学与泰国孔敬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开设了高铁汉语培训,已连续举行了两届,颇受师生们欢迎。目前,阿布莱汗大学孔子学院已开设四门课程,包括商务汉语、旅游汉语、外事汉语和交通物流汉语,已有接近500人报名。“争取在2018年扩大到1000人。”代远鸿说。
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学校希望孔子学院成为中外企业、人文与科技合作交流的牵线者,渴望孔子学院成为培养本土“一带一路”智库专家的平台。在代远鸿看来,从语言文化等人文领域的交流扩展到科技和经济贸易等领域,这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趋势。
孔子学院迈向2.0 他要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代远鸿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中方大学和外方大学对孔子学院的定位差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汉语受到热捧,哈方大学对开设孔院的定位是吸收更多、更好的生源,而我们的定位则不限于汉语培训,希望更多地开展文化交流和传播。我们最初想走进社区举办一些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但外方大学不同意,我们就想了一些折衷的办法,在尊重外方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项目。”代远鸿说,除了语言培训,他所在的孔子学院未来将主要开展本地汉语教师培训、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国际会议以及本土汉语教材开发等项目,来实现研究型孔子学院的发展定位。
在和同行的交流中,代远鸿总结出来,现在的孔子学院正在进行升级,并出现了发展定位上细分领域的分化,有纯教学型,有学术研究型,有国际交流型,还有职业教育型。“可以这么说吧,孔子学院在经过高速发展后,已经从1.0升级到了2.0版本。”他说。
代远鸿告诉记者,自己正在为1月中下旬即将启动的阿拉木图地区汉语本土教师的培训项目而忙碌,2月底,会有西南大学学生艺术团去孔院演出与文化交流,3月中旬,将组织在哈中资企业与大学汉语师生的校园招聘会,“这些活动可以从各个维度,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代远鸿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名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他也正在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