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剧场不能算经济账 要算文化账
重庆施光南大剧院内部场景。资料图片
位于南岸区的施光南大剧院,成为国内剧院管理巨头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保利剧院”)所服务的第41个剧场,也是重庆首个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大型剧场。
作为提供剧场管理服务的负责人,重庆市南岸区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南岸区保利剧院”)总经理姜涛认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是目前支撑剧场行业发展的最佳道路,搞剧场不能算经济账,而要算文化大账。
从南滨路江南体育馆对面的支路进去不远,拐个弯就可以看到一个名为国瑞中心的大厦,高的那一栋是酒店和写字楼,旁边矮的一栋上面竖着六个字“施光南大剧院”。
整个建筑并没有完全投入使用,一些围挡把施工的部分遮掩起来。尽管如此,20多天前,这里还是接待了上千名访客。来自中国最顶级的演出团队,国家交响乐团、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和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为重庆市民带来了一场大型情景交响音乐会《木兰诗篇》。而施光南遗孀洪如丁女士也到场见证。
不少人将施光南大剧院与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并称为重庆三大剧场,这也让刚刚上任的南岸区保利剧院总经理姜涛有了不少底气。作为给施光南大剧院提供服务的机构,南岸区保利剧院在提供高水准剧目方面,得到了来自母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的全部资源。
重庆晨报记者见到姜涛的时候,他正在和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备本月末即将开始的首演季。
PPP模式打造的剧场
施光南大剧院也是南岸区的第二个剧院。南岸区的另一个剧院是艺术中心,只有700个座位,规模相对较小,设施也难以承办一些较复杂的高水准演出。
据姜涛介绍,南岸区数年前就开始谋划要建设一个规模更大的剧院。因为剧院投资颇大,回报缓慢,采取一般的市场行为,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南岸区采用了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南岸区政府与重庆国瑞控股集团合作,由企业完成建设,再以零租金无偿租给政府,政府则通过竞标选择了国内剧场管理巨头北京保利剧院提供经营管理。
按姜涛的说法,北京保利剧院是保利这个巨无霸中可能盈利水平最低的一个板块,但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参与国内各大中城市剧院经营管理。现在下设43个子公司、3个分公司,经营管理着41家剧院。2014年保利演出业务及院线共组织演出4500余场,接待观众超过460万人次。保利剧院管理公司经营业务已遍布华中、华南、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及中原地区。
姜涛说,保利剧院管理的核心品牌价值,就是具备促进国内大中城市文化发展的能力和资源,并且已经打造出强大的文化产业平台。此外保利有着全国规模最大的剧院管理院线,这使得南岸区最终选中其作为服务管理机构。
保证剧目质量需要花大钱
最终南岸区保利剧院成立,姜涛从重庆大剧院调来任总经理,与南岸区政府签下5年合约。
合同中约定,南岸区保利剧院要为施光南大剧院保证每年不低于60场的演出,而且演出分为ABC三档,每档数量为20场。姜涛解释说,A档剧目就是国家级、世界级的顶尖演出团体。B档是省市级团体。C档则是重庆本地艺术团体。
合同中还规定,剧院的平均上座率要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每一场需要有800名观众前来捧场。而且因为剧院属于公共文化设施,南岸区政府还对每年的平均票价做出了规定,不能超过250元。
“换句话来说,换了其他的管理机构,未必能够在这种条件下做到不亏损。”姜涛称,实际上合约的重点是20场A类演出。他以柏林爱乐乐团举例,一次演出的打包费用约为80万元,这意味着每个座位的成本价是800元左右。如果加上演出团体的吃住行费用,则可能费用以数百万元起跳。
规模优势与政府补贴
姜涛说,保利剧院管理的优势就是演出成本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保利规模效应的体现,它往往可以凭旗下41家剧场增加谈判话语权,为拟邀请的演出团体开出40-80场的超级大订单。往往在这种条件下,演出团体会将演出费用降至原来的5折左右。
“实际上出场费用还不是大头,演出团体的吃住行是无法缩减的费用。”姜涛说,一个上百人的大团,来全国巡演的吃住行费用在数百万元,如果没有规模化的演出数量来摊薄成本,根本没有办法维持。
尽管如此,保利剧院仍然需要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微利经营。姜涛说,每一场演出,南岸区政府都会根据演出剧目的档次和成本,对其公司进行补贴。这种补贴并非为保利增加收入,而是共同负担成本,将票价定在一个合理价位。
文化产业还是要算文化账
姜涛透露,尽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但母公司也给他们定了个5%的盈利目标。而保利剧院管理全国的剧场盈利水平也就5%,姜涛说保利其他板块都是盈利项目,文化这一块是一种尝试。从目前的知名度来看,很多地方不一定知道保利地产,但大多数都知道保利剧院。
姜涛在保利剧院的职业生涯是从内蒙古开始的,其后赴武汉,然后调至重庆。他对比三地的文化产业状况,认为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潜力巨大。
去年保利做音乐之声,是一个连演八场的剧目,很多城市不敢接,怕亏本。后来重庆、深圳、青岛和上海四地承接,重庆八场销售额达到400万元,虽然没有赚钱,但这种剧目不赔钱就是成功。
姜涛说,国外的剧院行业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旧保持着国家和企业赞助补贴的传统。“一个城市要有一个剧院,就要做好花钱的准备。”姜涛说,剧院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是文化精神需求的满足,对城市的软实力非常重要。做文化产业,不能只算经济账,要算文化的大账。
重庆晨报记者 李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