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一筐清明菜 换一口清明粑粑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清明思亲时。
今天是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除了祭祖、踏青等活动外,还有吃清明粑粑的习俗,以示对先人的悼念之情。
清明粑粑的产生还有一段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受迫害出逃流亡,大臣介子推等随护,后重耳回国为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封赏时,漏赏了功臣介子推,介子推就隐居深山不仕。后介子推去世,重耳为纪念他,便定下他去世的这一天(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因为“寒食节”这天不准生火,可人们又不能饿肚皮。于是人们就在寒食节的前一天(清明节前两天)做好粑粑,蒸熟后以备次日食用。于是清明节吃粑粑的习俗也就流传至今,人们把这粑粑称为“清明粑粑”。
▲梁平区蟠龙镇,朱丽娟(右)和员工在地里采摘清明菜。
▲鲜嫩的清明菜。
在清明节之际,梁平区蟠龙镇某民宿负责人朱丽娟也在为制作清明粑粑而忙碌。一大早,朱丽娟和员工便来到菜地里,掐下最嫩的清明菜,洗净后用开水焯下水,然后把清明菜切碎,将糯米粉和焯菜剩下的水倒在一起,进行揉制。
▲将焯好水的清明菜切细。
▲揉制清明粑粑。
揉面一定要揉得恰到好处,不稀不干、不黏不散,直到清明菜完全吃进米粉里才行。面揉好后,再把它们拧成一个个小团子,加入各种馅料,咸馅儿用咸菜、野葱、腊肉拌,甜馅儿则用芝麻、花生、红糖拌。粑粑做好后就上笼蒸。半小时后,在一片“云烟缭绕”中,清明粑粑“闪亮登场”。只见热腾腾的粑粑里面的清明菜沫儿俨然可见,可爱惹人。咬下一口,清香软糯,回味无穷。
▲手工做清明粑粑。
清明粑粑不仅有着祭祀祖先、怀念先人的纪念意义,还包裹着家人浓厚的亲情联系和对家乡最深的呼唤与思念,也寄托着老百姓们春天里美好的愿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瀚祥 通讯员 蒋婷 熊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