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当前改革已不能再局限于摸着石头过河

10.01.2015  20:32

   深化改革“”“”之间

   当前的改革已不能再局限于摸着石头过河,必须要提高改革传导的效率,因此改革措施的“”和“”要做好衔接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实习生张楚君

 

  “地方领导干部的思路能否跟上形势,很需要关注。”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认为,2015年作为深改关键之年,要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坚决消除“中梗阻”。中央已注意到了地方不作为的情况,五级政府架构下,改革传导效率仍需提高。

  对于过去一年多来的改革,丁元竹表示,政府自身的改革、财税改革等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也正在进一步细化。尤为其所看重的,是行政体制改革呈现出的亮点。“浙江就在省级政府层面率先公布了权力清单,上海自贸区试行负面清单管理等,都是对政府权力约束的加强,这些都是改革亮点。”丁元竹说。

  除了正在稳步推进的改革外,丁元竹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还表示,也有一些已经有了方案,但后续推进还面临不少难题的改革。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村户口,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居住证制度,最终还涉及到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如何推进还需深入研究。未来需从全新视野下来看待改革,对有关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瞭望》:在新一年的改革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和关键内容有哪些?

  丁元竹:地方领导干部的思路能否跟上形势,很需要关注。中央也看到了地方不作为的情况。中国五级政府,改革的思路和部署,传导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另外,改革的破和立要衔接,过去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这样闯出了很多成果。现在在各种约束下不少人就不敢干了。改和破的同时怎么去立,其中的关系如何把握,度怎么拿捏都需要研究。

  总的来说,围绕着重大目标和关键问题加强改革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如何让老百姓受益,这是激发他们参与改革的前提。第二要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在加强吏治的同时,如何增强其责任感并调动其积极性需要统筹考虑。再一个,要激发企业家敢于探索和试验的精神,因为企业是创新主体,这就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瞭望》:过去一年多的改革历程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突出亮点?

  丁元竹: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到现在,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较短时间里就有很多经验不现实。不过从实践看,有两方面值得总结。

  一是上海自贸区试点的负面清单制度。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出,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又从正向公布权力清单,就把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明确出来,除此之外不能乱作为。这样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市场制度建设,这是改革的核心。对这一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有助于更好地在其他地区复制和推广。

  二是简政放权。政府把权力交给市场、交给社会后并不说政府就没事了,政府怎么加大力度来监管,提高组织和社会企业的效率,真正使预期目标能够实现,就需要提高政府的专业化水平和监管水平。全国各地都在制订权力清单,都在把权力往外放,放权之后如何通过监管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总结。

  《瞭望》:与30多年前开启的改革相比,应如何把握新一轮改革的特点?

  丁元竹:以前的改革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而现在则更强调顶层设计。与30多年前的改革相比,现在的改革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正值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美国把一些产业转移到亚太,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

  现在的改革,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中国人均GDP是193美元,到2013年年底人均GDP达到了6700美元。那时的经济总量是几千亿元,而现在超过58万亿元。上一轮改革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而现在已经占到12%。

  国际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各国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时期,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我们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前夜。

  在此环境下,改革措施的设计和那时肯定不一样了。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也可以看出,第七次会议讲的是技术创新,而第八次是一带一路。一个着眼于国内,一个着眼于国际,是同时撬动两个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是承接方,而现在推动的一带一路,则是要重新构造世界格局。像之前的APEC会议、G20峰会等,都可以看出中国的确需要调整秩序来让经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重庆 重庆新闻网 改革)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