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扶持小微企业 返乡农民创业致富
肖章均只有中专文化,很早就去广东打工。后来到成都开了一个科技公司。每次从成都回家,发现父老乡亲为农产品销售发愁;到了成都,发现市民为购买土特产品发愁,担心农药残留量和添加剂含量超标。
如何在买卖双方中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肖章均的企业开始转型,从经营电子产品到经营农产品。2010年他回到家乡,与朋友开办了这家公司。他开发电子溯源系统,通过电子芯片植入,让黑鸡、梁平柚有了“电子身份证”,客户扫描获取产品信息买到放心产品。如今,原生黑鸡带动了超过3000户养殖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2014年,天农八部公司销售了1.2万吨梁平柚,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同时还打造了一个占地300多亩的创意农业园。
在重庆,像肖章均这样的创业典型还有不少。37岁的谭天胜之前在广东务工,2010年在家乡梁平县设立了天胜电子元件厂,生产微型变压器、计算机配件等产品。经过短短四年时间,员工人数从3人发展到了200余人,年纯利润200万元。
谭天胜说,他之所以回来,完全是听说了重庆当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企业设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政府提供的3.7万元补助资金和银行提供的1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是企业能够设立并迅速发展的关键。
现在自己不仅发家致富了,还带动了周围人就业。2013年,该厂产值达600多万元。
2010年以来,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从加大信贷倾斜、加大融资扶持、加大贷款担保扶持、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直接融资等方式,全方位为微型企业提供融资保障。
根据规定,微型企业可享受政府财政补助、银行贷款、税收返还,以及创业培训、技术培训、专家指导等优惠政策。此外,移民局、农委、扶贫办等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帮扶资金,促成了一批微型企业发展壮大。
据重庆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重庆市已累计发展微型企业33.84万户,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80%,带动和解决就业258.28万人。全市享受创业补助的微型企业中,已有1.12万户微型企业发展壮大,占发展总数的近10%。
肖章均创业初期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给予项目补助,并出面帮助公司跟农户做工作,让农户与公司达成种植供货协议。
小微企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市场的繁荣。巫山县大昌镇是三峡移民大镇,移民人数达5.6万人,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少。3年多前,记者曾经在大昌镇街上采访,当时多数门面处于关闭状态。
如今,记者再次在大昌镇街上看到,约半数的门面开张,出售服装、特产、日化用品等,居民们也纷纷走进厂里做工。大昌镇党委书记王祥平介绍说,3年多来,大昌镇已经发展了245家微型企业,增加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
如今,肖章均和谭天胜都在家乡扎下了根。从大城市闯荡后回到农村,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不习惯。
“毕竟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而且,只要你把生意当成事业做,在哪里都能习惯。以后我肯定要植根于农村了。”肖章均说。
选稿编辑:李陶
链接: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2/25/content_1818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