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激发基层活力

18.10.2017  17:30
政策红利激发基层活力 - 教育厅
政策红利激发基层活力 - 教育厅
政策红利激发基层活力 - 教育厅
政策红利激发基层活力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邱可

山东省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教体局局长陈宝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活力。五年来,扎扎实实推进教育改革的地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绩。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本期我们邀请重庆、山东德州、甘肃天水麦积区、广东佛山南海区的几位教委主任或局长,说说他们的感受。——编者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邱可:
关爱乡村教师 大力补短板
    重庆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乡村学校分散,微型校点多。全市14.6万农村教师,其中条件艰苦的完小、村小、教学点教师有3.1万名。
    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当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时,我们感到这支队伍的机遇来了。
    多种方式培养人
    从起点上想办法,快速提升新教师素质。在国家免费师范教育为重庆培养近6000人的同时,重庆因地制宜,针对农村小学校音体美等小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现实难题,推出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制度。
    打破专业教育的思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全面、能够胜任多门学科的优秀乡村教师,真正实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培养目标。5年来,我们累计招生5900人。
    将幼儿教师培养全面纳入高等教育序列,2017年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新招录311名学生,其中定向培养男幼师77名。
    在职教师中,乡村学校老年教师、新进教师“两头”居多。如何为他们补充能量?重庆坚持“重心下移、服务乡村”,大力促进教师发展。
    首先,设计5年一周期360学时培训制度,确保每一位乡村教师集中在区县以上培训不少于80学时。
    构建“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的教师培训体系,层次清晰,定位明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亿元,区县按照不低于教师工作总额(含绩效工资)1.5%预算培训经费。5年来,全市师培经费超过13亿元,培训农村教师超过20万人次。
    推进研训整合,全市38个区县有28个实现整合,以研促训、以训带研机制不断完善。
    现在,乡村教师有“国培”“市培”,还有访名校、学习部落、教师工作坊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花大力气留住人
    这几年,我们花了大力气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全面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全面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乡村学校教师的职称晋升通道更宽、层级更高。2016年非试点的37个区县20万名中小学教师全部过渡到统一的中小学职称系列,当年评审通过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10名。2016年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评审通过的高级教师中,乡村学校教师为204人,用老师们的话来说:“这在原来想都不敢想。
    重庆还实施了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10年教师荣誉制度,已登记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90450人,从教20年教师64376人,荣誉证书正在陆续发放中。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村教师的变化。在綦江,该区前几年每年有近600名乡村教师申请考调城区学校。现在,申请调考的教师减少了66%。在黔江,乡村教师申请工作调动人数由实施前每年占全区教师总数的7.8%降到3%左右,并逐年减少。
    配套措施激励人
    2015年,黔江原石会小学张禄安老师主动申请从距城区20公里的石会镇中心校调到距城区100公里的黎水镇茶园村小。在享受一类学校岗位生活补助标准的同时,张老师还被破格评上了中级职称。
    这样的例子,近几年越来越多,这都得益于重庆扎扎实实推进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遵循导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重庆还启动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专项督导,建立情况通报与责任追究制度,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今年市里已完成了对巫溪、巫山、潼南、彭水等4个区县的专项督导,其他区县的专项督导将陆续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进一步落实教师支持计划,让更多的乡村老师享受到政策红利。
    (本报记者 胡航宇 采访整理)
———— ■政策链接 ————
    为了解决农村师资“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份计划不仅有提升能力素质等软件建设的政策规定,也有拓展补充渠道、提高生活待遇、职称评聘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等政策规定。目前,各省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已经陆续出台。
山东省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
搭好职教阶梯 难题不再难
    这几年,德州职业教育的大变化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一区四基地建设,德州被正式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作城市。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瞄准京津冀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大格局中,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
    如何将蓝图变为可操作的现实,考验我们的智慧。作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我们下决心突破多年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第一步,打破“天花板”,尝试构建职教体系。未来,京津冀地区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很大,而我们当时的职业教育显然还不能满足社会及家长的需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等各层次教育人才的贯通培养,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我们花大力气打通了几个关键环节:实现了毕业证和技能技师证的“双证互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以及中高职的顺利对接。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中职与本科院校“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同时,推进多所中职学校与省内高职学校建设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进行五年制专业招生。
    如此一来,我们职教学生的培养层次大幅提升。孩子有了上升的立交桥,身怀“绝技”的他们也成为德州发展的动力源。
    第二步,加大投入,夯实学校基础。多年来,职业学校欠账不少。这些年,我们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职业院校基础办学能力。目前,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所条件完备的中职学校,形成以本、专科职业院校为龙头,职专与职业培训机构为主体,公办、民营竞相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京津冀产业和我市发展需要,建立了“1+N”公共实训体系,市级建设了德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主中心,总投资2.92亿元,面向所有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开放。
    这样的实力,以前我们是不敢想的。但今天,我们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德州职业教育的质量正在加速提升,它可以为“一区四基地”的建设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第三步,承办全国大赛,让师生站上舞台。与普通教育相比,职教缺乏舞台。如何提升老师和学生的自信,给他们打造发展的平台?我们找到了以赛促教这条路。
    近几年,我市承办了多次省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连续三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和汽车营销大赛。
    我们的收获也很丰厚。我市代表队先后在全国大赛中获得6个全国冠军、23个一等奖、28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这样的成绩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增强了职教人的信心。现在,德州的职业教育已成为了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大国工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德州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孩子愿意到职业学校读书了,老师们的干劲更足了,企业也更加认可我们的教育了。
———— ■政策链接 ————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份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
插上技术翅膀 弯道能“超车
    南海的课堂被“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在平板电脑上做个性化的作业,而老师们则可以借助电子平台的统计及分析功能,随时了解学情。原来几节课讲不完的知识点,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这是南海“互联网+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
    借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南海在区委、区政府“智慧城市、品质南海”战略的牵引下,着力建设“品质教育、学在南海”品牌,摸索出了一套信息化再升级的新路径。
    给学生、教师更多支持。建设南海区校本课程实施监测体系和学生自主选课平台,推进课程过程评价与大数据分析,打造一批区级精品课和卓越课程,逐步形成南海“校本课程大超市”。我们希望,学生可以在超市里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
    着力推进作业改革,减轻课业负担。以小学数学为试点,着力打造“南海智算365”作业平台应用体系。让学生告别题海战术,让作业变得个性有效。
    2017年开始,南海的所有教研员人手配备一台移动教研终端。“小终端,功能大”,全区的远程听课评课、云录播教学在线评价等几乎所有的教研活动都会被系统记录。
    通过大数据引擎和数据分析模型,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每个细节做出客观评价,将有效解决教师发展中的定位及增值问题。
    建设“朝阳学堂”在线教育平台等,汇聚国内顶尖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南教云盘”,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区域内均衡、共享。
    让服务变得更加便捷。2017年,全区小学生入学实现了网上报名、自动审核和分配学校。以往,需要1个月的小学入学流程,现在通过网络,5天就可以完成。
    通过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南海教育局常规业务全部网上运行,数据标准和教育状态数据可以实时在线。与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中学生、教师数据同步,与区内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面向社会提供办学、办园、招生等“一站式”服务。
    随着南海教育基础数据库的日益完善,大数据的效果不断显现。分析近十年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为镇区、学校及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每年公布7个镇街的教育状态,含办学情况、生源情况、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等指标。让数据倒逼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
    引入社会资源助力发展。网络硬件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但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高昂的维护费用,给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带来了压力。
    通过政府引导,南海教育局与运营商合作,共建“南海教育云”和“南海教育城域网”。“运营商投入,学校租用”的模式,一揽子解决网络、存储、网络安全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基础难题。
    采用购买服务的模式,我们顺利引入了智能网络、云计算技术。现在,学校可以弹性、按需获得相应的网络带宽和计算存储服务,这为学校节省了大笔维护成本。
    ———— ■政策链接 ————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论述指明了教育信息化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途径。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教体局局长陈宝林:
    改变薄弱学校 学生回流快
    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全区17个镇、3个街道,379个行政村,35个社区,总人口63.78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和六盘山特困片区国家重点扶持区。
    由于学校点多分散,教育基础建设欠账较多,改善办学条件难度大。特别是“5.12”汶川地震、“6.19”暴洪灾害和“7.22”岷县漳县地震等自然灾害更使本来贫困的区“雪上加霜”,全区334所义务教育学校的38861平方米校舍成为D级危房,严重影响全区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前些年虽然通过实施校安工程、危房改造等项目,D级危房逐年消除,但成效不明显。2014年,全面改薄项目启动后,麦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政策机遇,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让最偏远、最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
    位于中滩镇中部的四合小学,学校仅有一幢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的教学楼。岷县漳县地震后,教学楼无法使用,学生只能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中上课。2014年全面改薄工作启动后,为中滩四合小学安排改薄资金312.5万元,新建框架三层教学楼一幢,完善了操场等设施。
    校舍是全新的,教学设备是全新的。看到学校的可喜变化,原来转出去的孩子们都“回流”了,教师们的干劲也足了,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在麦积区,很多农村学校的师生都乐享着优美的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改善带来的变化。
    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补齐了农村偏远山区基本办学条件“短板”,过去上课,教师靠的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设备有限,好多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现在好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共享信息平台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简约高效,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区域内学生们享受到了同等的优质资源、幸福教育。
    学生的文体活动也不再仅仅是“老鹰抓小鸡”和“跳格子”这些简单的游戏,师生吃在标准配套的食堂、学有功能完善的教室、住在舒适干净的宿舍、玩有设施齐全的运动场所。农村教师看到学校这几年的变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坚定了扎根农村基层任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面貌的变化,也让村民心底乐开了花,不再千辛万苦找城镇学校陪读,省去大量的投入,过上了舒心的生活。
    下大力气补齐“短板”的同时,麦积区还根据教育布局和发展需求,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天润学校就是一所新建的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6379万元,建筑面积20817.38平方米,新增学位3130个,有效化解了城区教育资源短缺的实际问题。
    截至2016年底,麦积区全面改薄土建工程完成了校舍面积9.29万平方米,占规划总数18.1万平方米的51.46%;设备购置完成5123万元,占规划总数9543.46万元的53.71%。
   “哪座房子最漂亮,就数我们的小学堂。”曾经小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话语,如今变成了现实。经过近四年改薄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大力提升。
    今年,麦积区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和省级评估认定。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本报记者 尹晓军 采访整理)
———— ■政策链接 ————
    为了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2013年12月31日,《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正式出台。2015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为“全面改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