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与重庆鲜为人知的不解之缘

28.12.2020  10:52

重庆发布消息,12月25日,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初步开放活动在南滨路举行。作为我国首个在故宫文物南迁遗迹内设立的主题历史纪念馆,即日起,部分区域面向市民初步开放。

在那场举世瞩目的南迁中,除故宫文物外还有哪些稀世珍宝?在渝驻留期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与大足石刻间,又有着怎样的羁绊?

山与城》第74期,重庆发布深度对话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贺军,为你解读故宫与重庆鲜为人知的不解之缘。

航拍纪念馆全貌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南迁的不仅是故宫文物

还有它们

时光倒回1933年,日军攻陷山海关的消息传到北京,在这危急时刻,学界人士非常忧虑故宫文物的安危——留下,这些记录着中华璀璨文明的国宝将面临被掳虐、甚至被毁灭的境地;若是将文物南迁,路上又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最终,故宫文物还是踏上了南迁之路。“当时选择的主要是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物,主要以书画、陶瓷、书籍、档案等为主。”冯贺军介绍,故宫博物院专门聘请琉璃厂古玩商人入院装箱指导,尽管时间紧迫,但装箱工作依然一丝不苟。

他们将珍品文物按类分别包装、装箱。”冯贺军说,古物装箱有一套技艺和秘诀,主要是两个字,一是紧、二是隔,否则器物之间会发生碰撞,在搬运中肯定不是毁就是破,“箱子是临时赶制的木箱,每个箱子里都垫上厚厚的稻草,上面再铺一层棉花,然后把隔离好、捆扎好的器物装箱;在包与包之间、包与箱之间,也会用厚厚的棉花塞紧、塞实,直到打成包的器物丝毫不能动摇为止。

纪念馆内展出的故宫文创  姚於 摄

很多人以为南迁的只有故宫文物,实际不然。”冯贺军介绍,其实当时随同一起的还有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北平图书馆的文物。如历史上著名的秦石鼓十件,就是原藏于国子监的文物,它们也一起加入了南迁的行列中。

秦石鼓共10件,其时代多认为是先秦(早于秦始皇时的秦国),石上用大篆刻有十首打猎的诗歌,故石鼓也称“猎碣”,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价值,更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历经五代战乱,曾被宋徽宗迁到汴京国学。抗战胜利后,南迁的石鼓归入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南迁纪念馆 姚於 摄

文物 曾远赴国外参展

还曾 亮相 两路口

到达重庆之前,这些文物一路辗转,还曾在上海法租界暂存。“七七事变”爆发后,南迁文物再次分成南、北、中三路向西迁移。

史料记载,每件南迁文物都有对应的“身份证”,比如“”字打头表明来自乾清宫,“”字打头来自坤宁宫。

为保证一路上“人不离物,物不离人”,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出发时间、运输工具、转岗、转车、转船,也都有文字记录。曾经故宫博物院理事李济和院长马衡在视察时,在册中随便圈了两号,5分钟不到,两箱文物就从几千箱中被提出来了,管理之高效可见一斑。

故宫南迁纪念馆 姚於 摄

根据战时“文物宜散不宜聚”原则,中路的数千箱故宫文物辗转来到重庆,被分别存放在渝中川康银行和南岸安达森洋行、吉时洋行三处建筑内。

冯贺军介绍,即使战火纷飞,这些文物也没有深藏于仓库,故宫博物院多次举办展览,同时也会与当地文化机构互动。

1940年1月4日,中国艺术展览会在莫斯科东方文化博物馆开幕,部分故宫文物还远赴莫斯科参展:文物先在重庆集中,然后转至兰州、迪化(乌鲁木齐),再抵达莫斯科。展览开幕5天观众即突破7000人,3个月后更是超过5万人观展。

莫斯科展览成功后,又于1941年3月在列宁格勒开幕,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格勒受到德军威胁,展览被迫提前结束。”冯贺军介绍,撤展后文物辗转回国,并于1942年12月在重庆举办回国汇报展,这场展览也是“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展出地点就在重庆两路口,展品包括铜器10件、玉器40件、书画48件、缂丝2件,共100件。

故宫南迁纪念馆 姚於 摄

故宫 人与大足的不解之缘

轰动学 界的大足石刻考察

1945年春,抗战胜利即将来临,文物东归也渐渐提上议事日程。故宫博物院决定将三路文物集中于重庆向家坡(今南岸海棠溪附近),最后除了石鼓因为太重改走陆路外,其余文物均从长江顺流而下,颇有杜甫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感。

文物东归,举世欢喜。值得一提的是,故宫人对文物的执著和学术精神,也留在了全国各地。在重庆,时任院长的马衡与诸多学界人士一起进行的大足石刻考察,成为推动地方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典范。

故宫南迁纪念馆 姚於 摄

1945年暮春,杨家骆、马衡、顾颉刚等15人组成大足石刻考察团,于4月25日自重庆北泉启程,途经合川、铜梁,27日抵达大足。随后考察团对科考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北山、宝顶山石刻鉴定、命名、记述、摄影、编号等,编刊《大足石刻图征》……

据大足石刻研究院陈明光先生研究,考察团循艺术考古之科学方法,考察了北山、宝顶山石窟,查看了南山、石门山道、佛造像区,开了大足石刻科学考察之先河。”冯贺军介绍,考察团还摄制影片一部,拍摄照片200余帧,摩绘200余幅,拓碑100余通,编制北山佛湾、宝顶大佛湾石刻目录、部位图各两种,并鉴定其窟名、编定其窟号,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考察团返渝,撰写了诸多表彰大足石刻的文章,广泛见于各种刊物。大足石刻的碑刻拓本、摩绘佛像和图片在渝展出后,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冯贺军介绍,大足石刻之名,也是这次考察团使用后为世人认同,一直延续至今。

纪念馆内的角楼咖啡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重要历史见证

缮工作 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历史信息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位于安达森洋行旧址上。

南岸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安达森洋行旧址作为当年存放文物的重要仓库,也是故宫文物南迁的重要历史见证,该文物建筑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故宫博物院、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和南岸区政府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重庆市重点文化旅游品牌——安达森故宫文化项目。项目以安达森洋行旧址为空间载体,对现存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

该项目聘请了原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先生主持编制了整体修缮方案。4栋文物建筑,完全按照文物修缮原则进行保护,采取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历史信息。而4栋传统风貌建筑则有“变旧为新”的部分,例如加入玻璃幕墙、钢结构、转木梁等现代元素,呈现出“新与旧的对话与共生”设计感。

纪念馆内的角楼咖啡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故宫南迁纪念馆整体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包括角楼咖啡、临时陈列厅、故宫教育中心、紫禁书院等业态,并设有游客接待中心及特色餐饮区。纪念馆以图文与实物结合的形式还原真实历史,展示南迁史实、纪念南迁过程参与人物。

初步开放期间,纪念馆内的游客服务中心、“近代开放视野下的重庆”历史遗址图片展、紫禁书院、故宫讲坛及角楼咖啡等区域面向市民开放。

记者  姚於

原标题:山与城丨重庆与故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