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教育供给改革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调整优化五大功能区域教育资源布局,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并实现资助全覆盖。”
下一步,我市该如何调整优化五大功能区域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市教委主任周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是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也是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所要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我们将按照供给主体更多元、供给方式更多样、资源配置更高效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更多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倾斜
据了解,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已全面停止招收推优生、保送生和特长生,一律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7.2%,全市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达到73%。为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2015年我市投入资金33.06亿元,用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暖冬计划等专项工程。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2015年全市投入各类资助资金52.46亿元,惠及学生418.63万人。全市每年新进中小学教师达到8000余人,其中70%充实到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
“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周旭介绍,“为了进一步服务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我们将完善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将更多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倾斜,实现五大功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实施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扩大政府购买教育公共服务范围,实现教育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逐步缩小五大功能区域的教育差距;加快推进师资标准化配置和校舍、校地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创建300所优质单设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舍、校地标准化率达到85%以上,8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百姓身边好学校”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评估,确保所有区县达到国家督导认定标准,基本实现五大功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00所,新创建300所一级幼儿园,确保每个街道有2所、每个乡镇有1所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0%,并以渝东北和渝东南为重点推行免费中职教育,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教育设施和校点布局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2015年,我市在主城区新建小区建设了49所配套学校,今年还将在主城区新建配套学校42所,面积达60万平方米。目前,全市接受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达到了1645所,妥善安排了27.3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都市功能拓展区集中建设了重庆大学城,在校师生已近20万人。在永川、合川、江津双福职教基地的基础上,在大足区设立了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在璧山区设立了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实现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进一步对接。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周旭表示,下一步,市教委将按照“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学校布局跟着人口走、教育跟着规律走”的思路,制定全市教育设施和校点布局规划,同时坚持“区域特色发展”,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以人口流动规律为导向,加快校点布局调整。”周旭解释,市教委将根据人口变化趋势,编制全市校点布局规划,超前规划21个大型人口集聚区的学校布局,落实城镇住宅新区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政策,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250所;根据需要建设8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将农村闲置中小学改建成幼儿园,或复耕后置换成城镇新建学校用地,去农村空壳学校135所。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建设需要,通过合并组建、建设分校、新设增设、调整撤并等多种形式,推动高等教育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产业集聚区聚集,将中职学校由180所调整到140所,以构建与五大功能区域和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体系,增设一批能够支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填补市内空白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密切相关的中职示范专业点200个、高职骨干专业点150个、本科特色专业点300个,并调整一批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低的专业。
着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
据了解,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实施了“三特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项目,已建成本科特色专业168个、本科特色学科专业群44个,认证培育众创空间107个,建成国家级、市级协同创新中心28个,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周旭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我市考生高考注册录取率和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比例;促进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达到25%,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达到10%;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建成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0-12个、国家级2011协同中心1-2个,建设55个高校示范性众创空间,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与此同时,我市将充分发挥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作用,注重上下联动,城乡带动,区域互动,实体与虚拟协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量扩面、互联共享,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